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方法探讨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是幽门肌增生肥厚,特别是环形肌层增厚III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的不完全性梗阻,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男性多于女性l刀。如不反时诊断治疗,就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脱水、碱中毒至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患儿多在40d以后就诊,因为病变早期,虽然幽门肌轻度肥厚,但梗阻不明显,患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随着幽门肌的逐渐增厚,幽门狭窄征象出现,患儿出现呕吐,且逐渐加重,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前来就诊,故发现时多在40d以后。呕吐为本病早期的主要症状,右七腹包块是本病的特有体征。以前诊断此病主要依靠临床及X线检查,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检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漏诊,而X线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容易给患儿带来不良影响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而不被家长接受,且X线检查只能显示幽门管狭窄的内径和长径,不能测量幽门肌的厚度。

  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高频探头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使用高频探头进行多切面扫查,可清晰显示幽门结构,准确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长径、直径及观察管内有无气体和液体流过,同时观察胃的蠕动及排空情况,为l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检查时检查者的动作要轻柔,使让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下,避免哭闹吞进大量气体影响检查结果。总之,利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可作为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首选方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