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学术期刊吧论误译现象产生原因探析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到三个概念一一符号转换、意义再生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认为,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而西方圣经翻译家、语言学家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从语义到文本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与现在原语的信息",达到"功能对等飞但这都紧紧存在于理论层面,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于解决,要达到绝对忠实/对等永远是乌托邦。相反,在现实翻译的文本中,误译现象比比皆是,就是名家名着也未能幸免。在大家都对误译大举讨伐的时候,我们却应该思考一下其存在的原因及作用。

  误译(mistranslation),‘mis-,在Oxford Advantage Learner' sEnglish一Chinese Dictionary (the Fourth edition)上的定义是‘bad, wrong, not'(坏、错、不、没、无)。 根据此解释,本文所讨论的误译指的是受当时文化影响、受译者自身影响等有意识的翻译错误。若由于译者粗心大意,印刷错误等造成的误译,我们肯定要尽力避免并且应该给予严厉批评:但若是文化/社会层面上的误译,我们应该公正、客观的分析其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等,而不应一味批判。由翻译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翻译活动本身就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所以有人把翻译成为"带着镣铐跳舞",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尽情的摆弄舞姿,但是这种尽情摆弄是有范围的,那就是在镣铐捆绑你的基础上。同样的道理,翻译在两种语言有对应表达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尽情挥洒文字,但是如果由于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社会风俗、意识形态不同而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的情况下,翻译工作者尤其难。

  产生误译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首先有主客观之分。主观原因是由于译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对原文理解错误,有意识/无意识的受到自己翻译观点的影响,对待源语文化的态度等。译者加以小心就可以避免。本文重点探讨误译的客观原因一-即翻译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或文化差异和两种语言本身所存在的差异等。

  一、由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误译:

  翻译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它肯定是为一定的社会阶级服务的。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严复,他的翻译,以及他对翻译事业的选择,都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的。从历史的或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看,严复的翻译是极其成功的。他成功的通过翻译,利用异域的思想颠覆了中国固有的封建腐朽的没落思想,唤醒知识分子的革命和民主意识。但是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严复的翻译的确有很多地方误译,但这是有意识的误译,是在当时中国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严复别有用心的译作。所以说,很多人首先认为严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最着名的启蒙思想家",然后才是"出色的翻译家"(伍杰, 2001,1)。所以说,换个角度,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二、由于文化因素(由文化障碍)所造成的误译

  文化意识指译者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文化的差异跟语言文字的差异一样,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他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转换的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为此,译者不仅要精通译出和译入

  语言,还要了解研究诸多语言背后的文化,并且在正确翻译观指导下知道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文化障碍的对策。缺乏文化意识的译者,可能只顾到字面上的转换而忽略背后的文化问题,或者用母语传授的文化经验去曲解信息,这就会导致误译。

  在霍克斯译的《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话:那柳湘莲原系世家子弟……素性豪爽,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致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

  Liu xiang一I i an was a youngman of excellent familY"'He was of a dashing impulsive nature impatient of neceties. His chief pleasures were exercising with spear' or sabre, drinking and gambling but he was not averse to gentler pastimes: he frequented the budding groves and could play on both the flute and zither.

  "眠花卧柳"是嫖妓的委婉语,译成frequented the budding groves,恐怕没有几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能才猜到它的真正含义。

  三、由于意识形态所造成的误译关于意识形态影响翻译有诸多的论述。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郭建中, 2002:162),它受到意识形态的操纵。任何 阶级都不希望引进与本土的意识形态有冲突的异域文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两种文化的交流,其背后都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王东风, 2003:17)。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为了达到 交流的目的,肯定要有一种文化屈服,使原文有意识的背叛原文。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