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大剂量吡拉西坦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水肿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对大剂量吡拉西坦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水肿的介绍,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DAI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1.2±9.1)岁,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证实诊断,排除患有心血管、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及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妊娠与哺乳及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入院意识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 mL,国药准字H20073419)100 mL快速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每次10 min内输注完毕,根据患者病情加用5~20 mg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吉林省银河制药厂生产;规格:250 mL;国药准字:22023032)150 mL快速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其他治疗方案同观察组。7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颅内压(ICP)测定,ICP降低百分比(%)=(X1-X2)/X1×100%,X1表示治疗前平均ICP,X2为用药后最低平均ICP。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为症状体征显着好转且ICP减少超过75%,有效为症状体征减轻且ICP减少超过50%低于75%,进步为症状体征减轻且ICP高于20%低于50%,无效为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恶化且ICP减少低于20%,总有效=显效+有效+进步。影像学疗效评定标准为经CT检查[5]:显效为环池与脑干周围池形态恢复正常与外侧裂及侧脑室清晰,形态正常与脑沟回清晰无消失;有效为环池与脑干周围池形态恢复正常与外侧裂清晰形态正常,侧脑室变小与脑沟回欠或不清晰;无效为环池与脑干周围池形态受压变形甚至消失;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药物作用特点,测定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水平变化,并对比大小变化,对其安全性给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为91.7%(44/4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影像学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影像学疗效均获100.0%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作用特点比较

  两组在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峰值时间与作用持续时间及降压幅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2.4 两组用药后安全性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尿蛋白++~+++、尿隐血试验++~+++或肉眼血尿、尿素氮≥8.5 mmol/L或肌酐≥100 μmol/L等肾功能损害表现者13例,出现电解质紊乱6例;观察组肾功能损害3例,电解质紊乱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DAI多好发于密度与组织结构不同的脑组织之间,例如白质与灰质相结合处及两侧大脑半球间的胼胝体与基底节、内囊与大小脑减的脑干上端[6]。DAI发生时损伤范围多数较广泛,且继发性损伤较严重,尤其对脑微循环障碍的损伤,缺血缺氧及血脑屏障受损导致的脑血管通透性提高使得血浆成分漏出导致发生广泛性的脑水肿,甚至发生弥漫性的脑肿胀[7]。因此如何有效地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防止严重继发性损害是治疗DAI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中治疗DAI的药物主要有:①高渗透行降低ICP药物,以疗效确切且价廉的20%甘露醇为主,静脉滴注快速给药后1 h疗效即可达高峰,药物持续作用常2 h,4 h后药效逐渐减低至消失。②利尿类降ICP药物,以作用温和但较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的速尿为代表,一般不可单独使用。③冬眠降温药物可使脑血流量降低同时降低脑代谢,使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提高,但此类药物常引发低血压的发生因此临床很少应用。④类固醇类药物因对脑梗死、脑出血与颅脑损伤等细胞毒性水肿引起的容积效应无效而不应用。⑤血浆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等可通过增加血浆胶体的渗透压可达到脱水效果,但因其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8]。

  吡拉西坦为一种γ-氨基酸的环形衍生物,快速滴注具有较强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在进入机体后作为一种高渗溶液可通过渗透压的作用使脑细胞内多余的水分排除进去组织间液后,再通过血管与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作用进入血液循环经肾脏排除[9],同时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使得不会使心脏负荷量与肾小球率过滤突然增加而损伤心肾功能。同时吡拉西坦对血液流变学还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增加红细胞的变形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促进微循环作用显着地改善了因微循环障碍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进一步促进了脑功能的恢复[10]。本文通过给予DAI患者吡拉西坦治疗在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疗效方面均获得了与用甘露醇治疗同样的显着疗效,且两药物在药物特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对肾功能的损害与电解质紊乱方面比较应用吡拉西坦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显着减低(P < 0.05)。

  综上所述,给予DAI患者吡拉西坦治疗具有显着的疗效,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与显着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对脑功能的恢复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对肾脏毒性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