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学术期刊吧论述干眼症3O例的临床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眼科门诊主诉眼干的患者30例,其中男l2例,女18例。年龄范围43—79岁,年龄≥55岁17例,年龄<55岁9例,平均年龄64±3.3岁。

  1.2 方法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烧灼感、眼红、眼胀、眼痛、畏光,对于严重的眼干还应询问是否有口干、关节痛等。仔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包括患者的工作性质、环境,是否长时间使用电脑或驾车,是否长期在干燥或空调环境里工作,是否长期在户外工作,是否长期配戴隐形眼镜,了解患者有无眼部外伤史、睑内外翻史、屈光手术史及白内障手术史,有无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同时询问局部及全身用药情况,是否长期过频的自点滴眼液等。

  临床检查方法:(1)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 up。BUT)测定是指把荧光素钠滴人结膜囊后一次瞬目到泪膜出现千斑或黑斑的时间,是反映泪膜稳定性的一种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在患者的结膜囊滴人10 L的荧光素钠1滴,嘱患者瞬目2—3次,使颜料分布均匀,然后在裂隙灯的钴兰激发滤光片下检查。令患者向前注视,不能瞬目,观察患者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BUT>

  lOs者正常,5s<BUT≤10s者可疑,BUT≤5s者异常。(2)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test):用于检测泪液基础分泌量,反映副泪腺分泌功能。检查者将泪液检测滤纸条一端反折5mm,放置于下眼睑中外侧1/3处结膜囊内,避免接触角膜,待5min后取出滤纸条,2min后再观察湿长。湿长>10mm为正常,5—10mm为低分泌,<5mm为眼干。(3)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眼结膜囊内滴人1滴l0g/L荧光素钠后,观察角膜染色情况。角膜点染1—5个点为轻度(+),5—1O个点为中度(++),>10个点或呈片状着色为重度(+++)。

  1.3 诊断标准(1)必须有自觉症状一项或多项;(2)Sehirmertest≤10mrn/5min;(3)BUT~<10s;(4)角膜荧光染色阳性。上述4条必须伴有主观症状,同时客观检查有2项阳性,即可诊断为干眼症。

  2 结果本组中共确诊干眼症53例96眼,其中年龄≥5O岁4l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29例,蒸发过快型5例,水液缺乏型7例;年龄<50岁的l2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3例,蒸发过快型5例,水液缺乏型4例。

  3 讨论

  干眼症的诊断方法有许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价值,但是并没有一个特异性诊断可以对干眼进行确诊。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病史和几项检查加以结合。近来研究证实,临床检查结果与患者的干眼症状并不完全相符合。干眼的诊断依据除Sehirmer试验、BUT、荧光素染色等量化标准外,还必须有干眼症状的量化标准。我们体会,在于眼症的诊断上,病因诊断十分重要。除了结合相应的临床检查外,应该重视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在临床上,干眼患者的症状基本相同,视力疲劳、异物感和干涩感占患者主诉的90% 以上,但每个患者发生干眼的原因却各有不同,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并加以分析。所以我们将患者症状列为诊断干眼症的必备条件。症状是诊断干眼症必须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干眼症一般认为在发病年龄上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组结果支持此项观点。另外,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易和其他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结膜炎等相混淆,因此务必避免误诊和漏诊,根据临床症状和常规的检查方法对干眼症做出正确诊断。常规检查方法中,角膜BUT检查结果和角膜点状着色是诊断干眼症的重要依据,ST等其他检查可以加强对干眼症的诊断,减少干眼症误诊的发生。目前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干眼包括干眼症及干眼病,只有症状没有体征为干眼症,既有症状又有体征为干眼病,干眼病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为于眼综合症。

  总之,干眼症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和工作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空调普及以及社会上滥用眼药水、电脑普及使用时间越来越长,造成干眼症患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干眼症的诊断仍较模糊,且检查方法繁杂耗时,我们希望在对干眼症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找到更为简洁且准确性较高的诊断与检查方法,是眼科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