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新生从中学升到大学,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是大学生活的基础阶段和关键阶段,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出现学习、生活和心理等问题较多的一个时期。如何针对医学新生的特点及存在的思想问题,开展系统化的新生教育与引导,帮助医学新生较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医学环境,顺利渡过中学到大学这一阶段的“磨合期”和“迷茫期”,是医学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调查,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已取得学籍的大一本科新生。在大一学年结束前,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3份,有效回收率94.7%。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基本情况、学习、生活、心理压力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医的志愿和专业兴趣。自愿学医、对临床专业很感兴趣的占20.5%;有一定兴趣的占48.2%;父母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占15.1%。由此可见,大部分医学生选择医学是出于对该专业的兴趣,但仍有一部分是迫于父母压力或其他因素影响而选择医学。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调查的新生中,仅有1.7%的学生认为医大比理想中的大学好,33.6%的学生认为医大与理想中的大学差不多,而有64.7%的学生认为医大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很大。面对这种理想与现实差距,有46.3%的学生感到很困惑,42.7%的学生感到一般困惑。在进人大学之前,学生把大学都想像得很好,对其充满着美好的憧憬,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自己,带着松口气的想法跨进医学大学之门,当发现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及条件与自己想象的存在差距时,当发现自己失去中学时代优势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和适应上的困难。

  3、就业压力和毕业志向。有56.4%的医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感觉压力很大。毕业后选择先去医院工作的占38.8%,选择准备考研的占42.5%,选择出国的占5.3%,选择改行的占6%,7.4%的学生对未来无规划,处于比较迷茫状态。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同时对于医学生来讲,毕业后大部分倾向于选择留在经济待遇高、生活福利好的大城市医院,不愿意去农村等基层医院。目前城市大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对学历的要求偏高,更增加了医学生的就业压力。

  4、生活适应情况。面对大学全新的环境,调查显示:42%的新生能很快融人新的集体;42.4%的新生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过渡;有6.2%的新生表示无法融人这个新的集体;还有9.4%的新生表示不是很清楚。经过大一一年,仅8.7%学生表示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74.2%的学生适应状况一般;I7.1%的学生适应状况差。从高中踏人大学,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管理方式从由父母老师“牵着走”到学生自己“独立行走”的转变,新的环境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面对这种转变,对于有过独立生活经历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的新生,就能够很快融人新的集体、适应大学生活,反之,就会存在适应上的困难。

  5、学习适应情况。调查显示:经过大一一年,仅4.2%的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医学学习,69.4%的学生适应状况一般,还有26.4%的学生适应状况差。

  42.8%的新生认为精力难以集中成为其最大的学习障碍,29.5%的新生则认为“记忆力不好”为其最大的学习障碍。一半以上的新生认为学业压力成为其最大的心理压力。从中学到大学,教学模式由“精讲多练以教师为主导”转变到“广讲博学以学生为主体”,必然要求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性、强迫性学习”到“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的转变。大学的上课模式是“大教室、连堂上课”;课堂教学是“大容量、高深度、快节奏”;教师是上完课就走,师生间交流很少,课余时间多,学生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自由,此外,医学专业学习负担相对于其他非医学专业来讲要重得多,其课程设置相对较多,记忆性和理解性的内容容量大,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精深,非专业知识要求广博,其职业性要求学生更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医学的学习具有特异性、艰苦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差别对于缺乏了解和思想准备、学习自主、自控及自律能力弱、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监督”的医学新生必然出现学习适应上的困难。

  三、对策

  (一)加强入学教育新生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和认识正处在形成期,可塑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接受管理与教育。应加强人学教育。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以及参观校史展览等多种集中教育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历程、教学科研力量以及学校近几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未来发展的态势;介绍从本校毕业的、在医学、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让新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使之产生对学校的热爱,消除他们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激发新生的斗志。

  (二)医学专业思想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

  1、医学专业思想教育。部分新生选择医学是受父母之命或他人影响,与个人兴趣相矛盾,新生中存在的这种不稳定的专业思想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大学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大部分的新生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微乎其微,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医学专业的专题讲座,向新生介绍医学专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增加新生对医学专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安排新生进医院去实地考察体验,让他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医生职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切身体会做为一名医生的神圣感和使命感;通过创办一些特色栏目如我校基础医学院的《对话与人物》、《教授助你成才》,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老教授到学校与新生近距离的接触及现身说法,这种身边的真实人物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以他们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显着成就激励学生,让学生了解学医的艰苦性和医学职业的崇高性,激发学生为崇高的医学事业而奋斗的决心、信心。

  2、通识教育医学院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医学新生最先接触的是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调查显示有26.1%的医学新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这种重专业知识、轻基础知识和素质拓展的倾向将不利于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搭建,将影响其就业竞争力。新的医学模式把健康和疾病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来考虑,把立足点建立在人体的健康取决于生理、 心理和社会的完整观念”。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及各种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从新生一入学,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及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他们在专业之外,要注重“嫁接”相近专业和“外接”相关专业,更宽泛的接受知识、信息,不断提高思维、表达、组织、管理、创新、应变等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所需的和谐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3、生活学习适应性指导

  (1)注重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对于辅导员来说,由于学生人数多,事务性工作多,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细致人微的辅导,而且新生不一定会向辅导员完全展示其内心真实一面。辅导员助理由高年级优秀学生承担,并经过培训,他们做为新生的学长,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同样的经历,更了解新生的需要,更理解新生的所思所想,再加上年龄相当,容易沟通,日常能深人新生宿舍,充分了解和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并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在新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年来,我院采用此管理模式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在不断探索完善这支队伍的建设。

  (2)注重课堂渗透。在平时的课堂上,任课教师应树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思想,在教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注意指导学生会学,把教学的过程作为“引导”的过程,授人以渔的过程,帮助新生调整中学学习模式以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大城市情结”

  和“待遇情结”。医学高等院校要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观念,有利于医学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促进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和谐发展。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职业理想教育是通过理性的推演或经验的证明,让学生认识职业在人生历程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并决心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闭。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医学新生来说,其职业理想是不稳定、不完善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迷茫的,因此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一年级着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做到循序渐进、分段侧重、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大一阶段,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对医学专业的系统介绍,让医学新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发展方向和职业的发展前景,培养医学新生对医学职业的兴趣,为其树立医学职业理想奠定基础。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主要让新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阶段,学生在对医学专业的认识和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和定位的基础上,应着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应放在对大学阶段的规划,分析自我,了解社会的需求以及未来职业的素质要求,制定出如何在大学阶段掌握和培养未来职业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计划并实施。大四、大五阶段,学生下临床,从学校走进医院,是医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择业观念,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同时调整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着手进行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5、建立和完善心理教育体制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中心,在新生入学后,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同时针对新生存在的不适应性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帮助新生调整状态适应医学大学生活。日常,心理教育中心应提供多形式的咨询方式,如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等,通过心理专家、辅导员及家长共同配合,帮助医学生摆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