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化浊解毒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失眠症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为常见病、多发病。

  隶属于中医“胃痛”、“痞满”等病证范畴。慢性胃炎患者常伴人夜不易人睡,睡后易醒,睡眠时间少,睡眠不实,多梦,起床后乏力,头昏,记忆力差等症。笔者针对慢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出现上述情况者,运用化浊解毒方配合耳穴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兹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样本48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以化浊解毒方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20例,单以化浊解毒方口服。

  1.2诊断标准通过电子胃镜和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胃脘胀满和/或疼痛,烧心,反酸,嗳气,伴面色污垢无光泽,乏力、口干口苦,纳差,大便黏腻不爽等表现,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舌暗红、紫红、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弦细滑,均符合浊毒内蕴证。

  1.3治疗方法①化浊解毒方。药物组成:藿香、佩兰各12g,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半边莲各15g,黄芩、黄连各12g。随症加减:胃脘疼痛剧烈或刺痛者,加延胡索15g,蒲黄)、五灵脂各9g;胃脘胀满者,加枳实、川朴、香橼各15g;口苦者,加龙胆草10g,柴胡12g,清半夏9g;不寐者,加莲子心12g,远志9g,夜交藤、合欢皮各15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②耳穴贴压:主穴神门、胃、皮质下、内分泌;配穴为肝、脾、枕。用75%酒精棉球将一侧耳廓擦拭干净,风干后将王不留行籽的胶布(0.5×0.5cm)按所选穴位贴于一侧耳穴上,第2次贴于另侧耳廓,嘱患者每日按揉十余次,每次持续1rain,以耳廓感到发热胀痛为度,3—5天更换1次。

  实验组以化浊解毒中药汤剂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单以化浊解毒方口服。治疗15天进行效果判定。

  1.4效果判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疗效评定标准。川显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者夜间睡眠时间>5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睡眠深度增加。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h。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性改善或恶化。

  1.5辅助治疗针对伴见心理因素影响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及良好地睡眠习惯等。

  2治疗结果实验组疗效(89.29%)优于对照组疗效(6O.00%),P<0.05,详见表1。3讨论慢性胃炎是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精神紧张、压力增大,致肝气不舒,或肝失疏泄,克犯脾土;或由饮食因素;或由外感因素,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化浊,久酿成毒,浊与毒相合,浊毒内生,蕴于中焦脾胃而发病。《素问·逆调论》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指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受纳,居中央而灌四旁,为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为脏腑精微生化之原,其腑气以下降为顺。

  若胃失和降,浊气四逆,扰动心神而卧不安寐。李东垣有言:“若胃气正常,饮食人胃,其荣气上行,以舒心肺”。

  浊毒之邪随胃气上逆,扰乱心神出现不寐证,因此,治疗予以化浊解毒为法,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以祛浊,茵陈、半边莲清热化湿以祛浊,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以祛浊,配合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清热以解毒,其中苦辛同用、辛开苦降、寒温并举、互相配伍、共奏化浊解毒之功,使湿浊化,热毒清,阴血充,肝疏如常,脾运复健,胃复和降,心神则安,使患者的胃部症状缓解的同时,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

  耳与经络联系相当密切,手足三阳经均联系于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与耳廓相通,故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连于耳。故《内经·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贴压使用王不留行籽等贴压刺激耳穴,可协调阴阳、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舒畅心情、增强肌体正气、镇静安神,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根据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耳是一个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五脏六腑及肢节官窍都有相应的全息定位。肌体的疾病可以从耳穴上反映出来,也同样可以通过耳穴来治病。疗效显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配合耳穴治疗慢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失眠症效果较好,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口服,且耳穴贴压无毒副作用,疗效满意,简便易行,无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是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