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策略和实施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药学科的学生必修基础课程,属于医学科学等生命学科的前沿与交叉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以及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内容涉及面广,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存在许多困难与矛盾,严重影响了本学科教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的发展。这些困难与矛盾主要包括:①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微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使课程内容逐渐增多与丰富,造成教学时数相对较少或逐渐减少。②课堂讲授与进一步学习的矛盾。大部分学生迫切希望通过教师的课外辅导、与教师进一步交流和讨论等方式获得更多和更深入的本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知识,然而教师却由于受到教学时数、科研工作、生活与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关于随时辅导或答疑与讨论的需求。③教学方法与学习兴趣的矛盾。传统理论课主要以注入式讲解和灌输大纲要求的内容,传统实验课则以示范、示教或规定的操作方法验证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和全面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④感性接受与理性理解的矛盾。微生物体积微小,种类繁多,传统教学主要通过板书与讲解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才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现代各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却希望借助更多的手段,能够直接看见各种微生物生动活泼的生物学特性与生命活动变化过程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多媒体教学的建立、完善和互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制定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的医学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导策略,已经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导策略。

  1 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ease 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创建的,其基本方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典型案例为中心,在教师的主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是:

  在讲授课程内容之前给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并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进行自主思考。课程内容讲授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案例相关问题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得出结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和评述。如在讲解疱疹病毒章节时,插入一唇周单纯疱疹病例,并就诊断、发病机理和如何防治等方面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课程内容。当学习告一段落时,老师对案例问题给出简单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理论课教学时,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

  1.1 案例教学法①按照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理论课教学内容和选择案例。案例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分析,教师进行总结和评论。②制作适合案例教学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案例穿插在相关内容之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③ 围绕案例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2 多媒体教学法 自2004年开始,我教研室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制作了适用于医学本科各专业学生的教学课件,授课学生已逾万人。目前,已用PowerPoint软件和Flash软件制作的教学演示文稿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通过合理设计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因素,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增强感性认识,降低认识难度。同时,运用多媒体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并可针对教学对象,精心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讲解血浆凝固酶的作用机制、伤寒的发病过程、霍乱毒素的作用机理以及真菌多样的形态特征都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将视、听、感知和思维运用到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3 归纳总结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尽管内容多而复杂,缺乏系统性,尤其在细菌学各论的教学中,同学容易发生将各病原性细菌的学习要点混淆。

  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归纳总结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五类病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名称、英文缩写、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特点通过列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分清这五种细菌的异同点并进行记忆。通常,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知识要点都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将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相应的内容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如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有哪些?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有哪些?能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有哪些?可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试验有哪?

  2 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按老师所讲和所做的重复一遍即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另外,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系统性不强,较为零散,每次实验内容多,且以示教为主,造成了学生操作机会较少、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医学人才。因此,我们采取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2.1 编写案例根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实验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形式作为编写基础,每个案例都涉及该实验章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与临床和检验相联系的典型病例。

  2.2 教学实践: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如下。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即将进行的实验课内容及其案例,查阅实验课及其案例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拟采用的实验路线与方法。

  课堂讨论:①引导介绍:任课教师结合本次实验课的目的要求,简要介绍和布置实验分组与任务。

  ②案例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本次实验课的案例进行讨论,包括对案例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任课教师适时提出引导式、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设计试验方法与程序、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③设计实验: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案例讨论、结合实验教程,设计试验操作路线和方法,以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④试验操作:学生自己进行试验操作,熟悉试验操作基本技能和方法,获得实验结果。⑤实验课小结:实验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本次实验课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布置学生完成关于本次实验课的实验报告以及下次实验课内容的预习。

  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安排在细菌学各论、真菌学和病毒学各论阶段。学生经过总论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在“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这一实验中,通过一个化脓性球菌感染的病例,对学生提出如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等相关问题,学生分组针对该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解答该问题。这一综合设计性实验包含了化脓性感染标本的革兰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等内容。

  3 以互动网络平台为主的课后辅导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教研室正拟建立医学微生物学校园网络辅助平台,该平台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广泛地为最广大学生服务,达到延伸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该平台基于校园网进行建设,分为五大模块。

  3.1 教学模块主要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包括教学大纲、学科特点、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教案与教材、媒体课件等栏目。

  3.2 测试模块主要用于学生进行自测和复习,包括在线自测、阶段考核、作业和题库等栏目。

  3.3 素材模块主要给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相关资料,也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包括电子图书、第二课堂、视频资料库、外文资料汇集、主要参考文献等栏目。

  3.4 扩展模块主要给学生开拓眼界,介绍学科发展动态、前景等内容,包括消息与通知、教师信息、教研室简介、专题学术讲座、常用工具等栏目。

  3.5 师生互动模块用于师生互动,学生就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在学习中的问题在平台中与老师进行交流,可以弥补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思考与理解的不足,帮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安排教师专人轮流值守与教师随时关注的方法,适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广泛的师生互动的教学与辅导。

  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辅助平台在内容上根据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别设置:绪论、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真菌学、病毒学总论、病毒学各论等传统教学内容。通过标注法强调本学科的新进展与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教学基本内容以及了解本学科的科学动态与科研成果及发展趋势。

  4 综合考评学生总成绩为了更准确、更公平、更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我们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以60%和40%的比例纳入总成绩。实验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实验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技能操作(占20%)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20%)。实验操作技能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由带教老师给出分数。试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详尽的实验报告,包括试验设计方案与路线、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材料及预期的实验结果、正式实验的实施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与路线、实验结果和报告书写给出成绩。这种实验考核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综合应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学习规律和研究方法,为今后接受继续教育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