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来自《西南军医》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因血清胆红素增高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它组织黄染的现象,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给予积极的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因黄疸造成的后遗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患儿106例,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乜 。将106例随机分为在蓝光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29例,女27例,胎龄37~40周,平均(38.4+0-3)周,出生体重2.6-4.1kg,平均(3.2士0.4)kg,就诊日龄1-32d,(7:eO_3)d,治疗前胆红素值299~365.7umol/L,(331士19.25)umol/L。对照组50例,胎龄37-40周,平均(38.2+0.4)周、出生体重2.8~4.0kg,平均(3.3+0.3) 、就诊日龄3-32d,平均(8.3-4-0.4)d,治疗前胆红素值300~364.3umol/L,平均(328-4-20.15)umol/L。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就诊日龄及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对症、支持等治疗,总胆红素>342umol/L时加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诊断ABO溶血者加地塞米松治疗,有感染因素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青岛东海药业,剂型0.5g)治疗,剂量为0.25g,3次/日,疗程5~7d。两组患儿均每日8:30时用经皮测胆红素仪(武汉丰和XH.D01)测定胆红素值。测定方法及部位:两眉弓连线中点及两乳头连线中点,两部位各测量一次,取其均值记录。观察两组治疗2天后与5天后的胆红素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f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的治疗组未出现特别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胆红素值无显着差异;治疗2天后、治疗5天后、住院天数f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无论在2天后,还是5天后,治疗效果都显着优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显着低于对照组。

  3 讨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症状,光疗仍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由于部分家长对该病认识的不足,加之光疗的副作用,如皮疹、腹泻等及患儿哭闹等因素,导致部分家长拒绝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近有报道光疗还可影响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新的研究也表明高胆红素血症除了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外,对心肌组织、肝肾功能,胃肠功能,对新生儿凝血、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并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应用蓝光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患儿胆红素值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且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未出现特别的不良反应。据我们分析是因为口服补充酪酸梭菌活菌,能使肠道中的B 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降低,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增殖,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快速建立,有利于更多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此外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在肠道中能产生大量断链脂肪酸一酪酸,刺激肠道蠕动增快,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同时酪酸还能阻止结合胆红素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本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与治疗前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减少光疗时间及减轻光疗的副作用,缩短住院时间,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本文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