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文献再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药药理学》中清热药章节记载有抗菌作用的药物为对象,查阅有关实验性研究文献,以读秀duxiu.com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为主(1998年一),其他数据库为辅进行检索、查阅。以“抗菌作用”或“抑菌作用”为关键词检索,查阅1994年至2012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清热药单味中药(不包括提取物或有效成分,以传统剂型水煎剂为主)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文献。
1.2 方法
1.2.1 试验选用细菌 体外抗菌试验初筛选用的临床常见细菌约分为以下几种:①需氧菌:a.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粪球菌等。b.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②真菌:白色念珠菌。
1.2.2 中药抗菌作用的评价方法 抗菌试验有体外法和体内法两种。一般先进行体外实验,有阳性结果再进行体内试验。体外抗菌试验观察药物抗病原体作用的敏感谱及最低有效浓度,优点是:方法简便,用药量少,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需时短,药物也可以定量,用于测定药物对细菌固有的敏感性。
最常用的分为稀释法和固体扩散法两大类。稀释法有试管连续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及微孔稀释法。
试管法即连续稀释试验(2倍稀释法):实验在试管内进行,用肉汤将中药制剂稀释成各种浓度,然后在各管内接种等量的供试菌,置37℃孵箱培养18、24h,观察各管内细菌生长情况,以判断该药的抑菌强度;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均可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MIC判断药物抗菌作用的强弱。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影响因素较多,测定MIC值是探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决定应用方案的有效方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方法是,利用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各试验管培养物,分别吸取0.1 mL,移种在不含药物的琼脂培养基上,经孵育过夜,活菌计数法计数菌落,其菌落数少于5个的药物浓度即为MBC。On,0定MIC和MBC一般认为是定量抑菌实验方法。
扩散法是将抗菌药物加至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抗菌药物在琼脂胶内向四周自由扩散,其浓度随扩散距离增大而降低,在药物一定的扩散距离内,由于药物的抗菌效应,试验菌不能生长,此无菌生长的范围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大小与药物抑菌浓度成正比。以抑菌圈的大小等判断药物抗菌作用的强弱。具体方法有纸片法、琼脂平皿打孔(打洞)法、管碟法或杯管法(牛津杯法、钢管法)、生物检定法、泡沫海绵栓子法、挖沟法等方法。以及活菌计数法、直接接触法(噻唑兰MTT比色法)、微量量热法等其它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扩散法一般认为是定性的抑菌实验方法。
1.2.3 文献整理 制作清热药体外抗菌作用文献再评价信息表,内容包括供试药制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结论、文献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刊物与发表年代等信息。研读文献,摘录相关信息并填人表格,进行分析,文献纳入标准为:相关清热药单味中药(不包括提取物或有效成分)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研究的文献为有效文献纳入研究,其他为无效文献排除,结果见表1。
1.2.4 清热药抗菌作用文献再评价的评定标准抗菌作用实验结果的判定指标分别有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体外抑菌作用的方法较多,而且一种抑菌方法只能反映感染发生的某一侧面,抗菌作用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中草药粗提物中杂质较多,除了可能存在特异的抗菌成分外,鞣质、药液的pH、渗透压等可通过非特异性理化等因素抑制细菌的生长,因而体外筛选阳性的药物,还必须通过动物体内实验治疗加以肯定。所以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应符合综合评价和重复性等原则。根据上述原则,确定评定标准为:应采用2种以上(包括2种)不同类型的体外抑菌试验,文献实验结果对研究的细菌确有抗菌作用,每种实验方法应进行不少于3次的重复性实验
2 结果从表1可看出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均采用2种以上(包括2种)体外抗菌实验方法,每种实验方法重复3次以上(包括3次),且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夏枯草的相关文献超过5篇。根据上述制定的药抗菌作用文献再评价评定标准,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这些中药体外抗菌作用确切;穿心莲、夏枯草虽然确有抗菌作用的研究文献超过5篇,但穿心莲只有纸片法重复3次,其它方法重复没有达到3次。夏枯草只有琼脂稀释法重复3次,其它方法重复没有达到3次。所以穿心莲、夏枯草体外抗菌作用实验依据不足。板蓝根、苦参、知母、青蒿、牡丹皮相关文献太少,或体外抗菌作 用不明显,尚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3 讨论在清热药抗菌作用的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多为体外抗菌实验法,如试管倍比稀释法,琼脂扩散法等。
实验方法比较单一,有些文献凭一两种实验就下结论,缺乏重复性的研究。清热药是一类清泻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高热、热痢、痈肿疮疡以及阴虚内热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以清热解毒药与清热燥湿药较为突出,部分清热泻火、凉血药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和文献再评价可以发现,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水煎剂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此外黄连、黄芩对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肠球菌体外均有明显抗菌作用。连翘对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也有明显抑菌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凭借体外抗菌实验来筛选清热药中具有抗菌作用的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每味中药都有多种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多种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结果;如果要明确评价某一味药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关多种体内外实验方法而不仅仅是套用固定的实验模式。对具有抗菌功效的中药进行抗菌作用评价时,要根据该药主治病症、细菌类型药效学(PD)、药动学(PK)以及二者相结合(PK/PD)等方面全面进行综合评价。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