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预防医学》西藏林芝地区2006-2011年麻风病流行趋势分析
林芝地区历史上曾是麻风病高流行区,经过近50年的综合防治,麻风病患病率呈稳定下降趋势。现将2006—2011年麻风病例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疫情资料来源于2006—2011年全区7个县上报的麻风病年报表及疫情监测资料等。人口资料来源于西藏林芝地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自然村线访调查、治愈患者复查及患者自报相结合的方法,麻风病流行病学指标按《麻风病防治手册》_1 统计。
1.3 诊断标准 按《麻风病防治手册》,采取五级分类法,将TT、BT型(类)划为少菌(PB)型,BB、BL、LL划为多菌型(MB)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2006—2011年,每年均有新发病例出现,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介于1.70/10万~4.70/10万,平均为3.08/10万。自1965年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以来,2006—2011年麻风病发病率已达历史最低水平,见表1。
2.2 流行特征 全年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无季节性特征。所辖7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最多为林县,共15例,占46.88 9/6,其他依次为林芝和朗县各4例,墨脱和工布江达县各3例,波密县2例,察隅县1例。32例麻风病人均为农牧民,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男女比为5.4:1。病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7岁,平均39岁,其中25~34岁组病例数最多,共13例,占4O.62 ,35~44岁和45~54岁各8例,55~64岁2例,65~8O岁1例。
2.3 病例发现情况32例病例中,线索调查发现24例,自报发现8例。延迟期(发病至发现的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5年,中位数为12个月。其中,1年内16例(50.00 9/6),1~2年1l例(34.38 ),2~3年3例(9.38 ),≥ 5年2例(6.25 )。同村及有接触史传染19例,占59.38 ;家庭内传染9例,占28.13 ;不明原因4例,占12.5O 。
2.4 型别及确诊查菌情况 32例病例中,多菌型(BB、BL、LI )和少菌型(TT、BT)各16例;查菌阳性和阴性各16例。
3 讨论
西藏林芝地区曾是历史上麻风病高流行区,发病率曾高达23.527/10万(1975— 1979年)_2]。经过近5O年的综合防治,尤其是1988年实施联合化疗(MDT)策略,2006年将麻风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乡村防保工作中,疫情呈显着下降。本次结果表明,麻风病发病率已达历史最低水平,但病例发现方式仅局限于线索调查和自报发现,发现普遍较晚,延迟期中位数达12个月,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调查显示,目前麻风病患者畸残发生率仍较高,给病人带来肉体精神上的痛苦,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另外,林芝地区麻风病防治任务一直由地区疾控中心承担,专业人员缺乏,基层防治队伍建设不够,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基本知识及诊断技能不扎实等多方面因素也制约着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应认识到在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政府仍应增加防治经费,保留防治机构和人员,稳定专业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各项待遇,探讨垂直型防治模式(专业麻风病防治机构)向综合性防治转变的方法。特别要发挥基层医疗保健网的作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麻风病诊疗服务的能力,拓宽病例检索方式,对病人进行属地化管理,跟踪治疗,对其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定期检查。探索将麻风病监测系统与其他疾病监测系统,如消灭脊髓灰质炎后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麻风病防治与综合卫生服务一体化,提高麻风病人的发现率。由于目前人们普遍对麻风病缺乏了解,对其存在恐惧和排斥现象,导致麻风病人受歧视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还应广泛开展麻风病相关知识宣传,以提高人群麻风病知识知晓率。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Pedosphere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