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浅谈手足口病及其基本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disease,HFMD)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较为常见,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EV71易致无菌性脑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样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 ,可危及生命。因此,有效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该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主要预防控制措施等浅谈如下。

  1 流行病学特点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为最常见。

  1)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均可传播,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主要经消化道(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染污的手、玩具及其它生活用品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3)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3岁年龄组感染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例发病集中在5~7月,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少见。

  2 临床表现特点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一般发病较轻,以发热、皮疹、手足口疱疹为主要症状,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4个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和头疼等症状,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这类患儿以2岁以内多见,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因此对手足口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3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并以婴幼儿及儿童感染发病为主,因此,将儿童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及家居的卫生是切断本病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喝生水,不吃未经消毒处理的瓜果食物。

  2)对患儿的粪便、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看护人接触粪尿后应洗手。

  3)本病流行其间,尽量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同时,居室应保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对于托幼机构和学校,每天坚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并及时隔离治疗;保持教室、寝室的良好空气,加强校内饮食饮水管理,防止病从口人;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当出现较多病例时,应及时报告卫生和教育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由政府部门决定是否采取停课放假措施。

  本文是节选自《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