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肿瘤阳性者术后近期疗效评价

  结直肠癌在全球女性和男性恶性肿瘤谱中发病率分列第2、3位,每年新增病例数超过120万,死亡人数逾60万。据2002年卫生部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谱第3位,年死亡率达10.25/10万,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5位[2]。结直肠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厦门市海沧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投资区,近3O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当地居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为了解该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模式,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O月对厦门市海沧区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O月对厦门市海沧区祥露村、渐美村、凤山村、海沧村共4个行政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该社区户籍人口27 263人,筛查对象为4O~ 74岁的人群,共8 179人。

  1.2 筛查方法:根据2005年我国卫生部《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规定,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0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初筛后具有下列之一者列为高危人群:1)FOBT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3)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如离婚、近亲属死亡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史。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结直肠癌患者(筛查组),接受手术治疗和/或辅助放化疗;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新发结直肠癌病例(非筛查组)。

  登记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肿瘤分布部位(升结肠和横结肠定义为近侧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归为远侧结肠、病理分型、TNM 病理分期(NCCN指南2011版)、1年及2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0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survival,DSF)。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情况:实际接受初筛者6 380人,经初筛检出高危人群1 035人,其中839人接受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81.1%。检出大肠癌14例;息肉201例,其中腺瘤64例、增生性息肉73例,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8例。经本次筛查,估算本社区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为51.4%。

  2.2 筛查组与非筛查组结直肠癌病例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2.3 筛查组与非筛查组OS、DFS比较:筛查组与非筛查组1年及2年OS分别为100%(14/14)vs86.4%(133/154),92.6%(13/14) VS 75.3 9/6(116/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1年DFS为92.6%(13/14)VS 83.1%(128/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年DFS为85.7% (12/14)VS 57.1% (8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 05)。3 讨论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男性55.7%、女性41.4/10万,死亡率为男性20.7%、女性14.5%,均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预计2012年美国将新增结直肠癌143 460例,死亡51 690人。许岸高等分析了近20年来广东地区3 870例大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85~1989年段与2000~2004年段比较,大肠癌收治率增加102.0%,年增长率5.1%,提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通过本次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筛查,估算该地区人群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为51.4/10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值得警惕。Siegel等大宗病例报道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64.3%,其中工、Ⅱ 期者达90.1%,Ⅲ 期者降至69.2%, 而Ⅳ 期者仅为11.7%。我国结直肠癌5年总体生存率为60.7%,其中Dukes,A 期91.1%,B 期68.2%,C 期56.6%,D期11.2%,与国外研究相仿。汪建平等l6]回顾性分析7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研究显示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本研究筛查组结直肠癌I期、Ⅱ期者占85.7%,区域淋巴结转移者仅占14.3%,无晚期病例;而非筛查组工期、Ⅱ期者仅占33.8%,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比例达66.2%,两组病理分期构成比的明显不同可能是2年DSF存在显着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也证实了结直肠癌筛查有利于发现早、中期病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结直肠癌筛查不仅有利于癌灶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且可通过及时切除癌前病变,如腺瘤、增生性息肉、上皮内瘤变等,达到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wHO公布的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明确对胃、结直肠、子宫颈、泌尿道、乳腺等器官的肿瘤统一采用“上皮内瘤变” 取代原来所用“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取代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指病变具有腺癌形态学特点,但局限在上皮或仅侵及固有层,未浸润黏膜肌层进人黏膜下层,肿瘤无转移的危险。本次筛查检出并去除息肉201例,其中腺瘤64例,增生性息肉73例,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有效地降低该地区居民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减少医疗卫生支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达到本次筛查的预期目的。

  自1980年美国癌症学会发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以来,1992~2008年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下降率男性分别为2.6%、2.7% ,女性分别为2.0%、2.5%,是唯一一个近期内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同时显着下降的国家。日本1992年开始长期实施结直肠癌筛查,1996~2005年该国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年下降率为男性0.9%,女性5%。目前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FOBT、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以及虚拟结肠镜等手段。3份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的结直肠癌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50 000人,随访18年,研究显示FOBT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17一2O%,死亡率减少15~33%。

  英国一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单次可弯曲乙状结肠镜筛查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减少33 %,死亡率降低43%。然而,与乙状结肠镜检查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相比,全结肠镜筛查发现腺瘤或癌肿的敏感性更高。Lieber—man等L10]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对17 372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在1 765例远侧结肠无息肉的人群中,48例(2.7%)近侧结肠发现高级别瘤变;48.4%近侧、远侧结肠同时存在腺瘤;加之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大肠癌分布右移的趋势,右半结肠癌比例逐年上升。因此,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虚拟结肠镜即CT结肠成像技术(CTC),是一种新兴的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三维成像技术。2011年美国放射学会影像网络的多中心虚拟结肠镜筛查研究显示,CTC对直径大于91lm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约9O% ;同年的一份Meta分析也显示,CT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高达96.1%。但与传统结肠镜比较,CTC具有费用高、CT医师需要额外培训以正确解读检查结果、成本一效果分析欠佳以及不能获取病理诊断等不足,笔者认为目前CTC尚难以取代传统结肠镜检查。

  现阶段,欧洲37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建立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国家指南,14个国家已实施筛查,9个国家正在制定筛查项目。2005年我国卫生部出版了《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2007年1月发布了《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虽然已在北京、杭州等地开展多个示范性的大肠癌筛查研究工作,但迄今仍缺乏国家层面的大面积筛查。推广结直肠癌筛查,任重而道远。

  本文是节选自《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