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教育研究》关于思政理论运用多媒体视频频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视频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按照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组合并通过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加上声音的配合,完成课堂教学过程。

  进入21世纪,思政教学面对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对待理论性很强的思政理论课程,表现出厌学、兴趣不足等问题,如何改革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更好地使大学生接受理论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一、思政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必要性根据多年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政教学课授课时非常必要。

  (一)加深印象,激发兴趣比如笔者在思政教学中讲到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时,曾经选用《今日说法》中一档节目“父母走上被告席”(2011年4月9 H),其视频内容为,梁月父母在梁月车祸后,下跪筹钱救助儿子,由于未经同意,擅自动用儿子的人身伤害赔偿金和医疗保险金还债,被儿子告上法庭。针对这笔钱归谁所有,学生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致,比较多的学生倾向于钱不应该给,并且梁月状告其父母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但是根据民法规定,这笔钱由人身伤害赔偿金和医疗保险金组成,而这两种均具有人身专属性,专属于梁月本人所有。在法律上主体是独立的,未经所有人同意,即便是当事人的父母擅自占有他人财产,也应该返还。否则,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借助这一视频,使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虽然上述案例最后以梁月撤诉结案,给双方当事人在今后生活和家庭亲情弥合方面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是我们对于法律和道德的概念、主题和调整范围仍然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以达到大学生道德和法律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学中多选取此类视频,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道德和法律的一般发展规律,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造力,并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本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如何解读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比如2007年“彭宇案”,此案一度被公众认为是挑战中国传统道德底线的第一案,由于当时南京市区法院的法律判决,使中国传统美德“助人为乐”

  在法律评判体系下显得岌岌可危。此后,在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的类似案件,如重庆万鑫案、郑州李凯强案、天津许云鹤案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笔者就“彭宇案”热点问题播放评论视频、专家评析和公众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传统美德要不要坚守”和“道德和法律的冲突”等问题上,那么从教学逻辑上来看,此时引入道德和法律评价标准,授课就更顺畅得多。针对“彭宇案”等类似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坚守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扶危济困;同时加强法律意识,注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现实热点问题,避免遇到此类问题时手足无措。

  (三)视频案例,充实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完备,逻辑严密,政治性和说理性比较强,就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来讲,理论层次较高,理性思辨较强,对大学生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很有帮助。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在于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的内容涉及不多。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仅仅熟练掌握思政理论体系,向学生讲述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案例,这样才能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从思政教学实践效果来看,穿插一个优秀的视频案例往往在课堂上能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使高度抽象的理论观点变得易为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可以促使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政治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批判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观点。

  二、多媒体视频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和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平面教学方式,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政理论课程的立体教学效果显得更加突出,它具有信息量大、兴趣点多、教学效果冲击面广泛等特点,更易于为听众接受和理解,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地教授思想政治理论。但是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如果运用不当,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变成只重视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忽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突出,甚至教学内容也无法完成,得不偿失。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堂运用和控制方面可以从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来源、内容选用和比例控制等人手,加强课程实际教学效果。

  (一)内容来源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来源应该主要从CCTV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的视频和图书资料选择,这类视频资料出版物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威性,且经过专家的严格审核,从而保障了该类材料选择的政治方向正确,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可以培养政治觉悟强的新时代接班人。如果在材料选择、内容来源上有疑问,那就需要教师认真辨别慎用,甚至坚决不用。

  (二)内容选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并不是一概选用,而是应该与本课程章节内容相结合,并且是本课程章节的重点难点,从而使该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对学生起到加深印象、拓宽眼界和加深理解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之前的政治课都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党的理论成果非常有限。在大学阶段,对于该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和发展阶段的讲解就非常必要,讲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党的政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比如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讲解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时,通过《复兴之路》第一二集的播放,有助于大家对近代社会特征、时代特点有生动形象的认识,加深了对党在当时理论体系必然性和正确性的认识;讲解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一国两制”

  科学理论时,每一理论都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问题,利用多媒体视频影像讲解清楚这些理论,使学生对当时的国情、民情和党情有形象的了解,对理解党在当时采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全新的认识。

  (三)比例控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每节课的播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播放时机选择在与本章节重点内容的结合上, 目的在于辅助教学。播放时间过长,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学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播放时间过短,不能说明教学重点,学生往往理解比较凌乱。

  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播放之后,切不可不了了之,要有进一步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比如课堂讨论、视频案例总结。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体系的热情,增强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多媒体视频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经过多年的视频教学实践,发现视频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经验,提出如下一些的解决办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第一,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在每次课程安排中,不宜播放时间过长。否则,一方面,造成与课程教学时间的矛盾与冲突,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够,教学计划无法完成;另一方面,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点只有20分钟左右,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寓教于乐。

  第二,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来源上应该正规、合法,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否则就与本课程教学宗旨背驰。

  第三,多媒体视频教学中,避免出现为视频教学而采用视频手段,应该与授课内容相协调,突出重点,选取视频应该遵循“新、精、重”的原则。“新”指的是选取最新的与教学有关的社会热点视频,避免老生常谈;“精”指的是精选视频,去粗取精;“重”指的是视频要突出反映教学重点。

  四、总结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改革,为思政类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与教学内容相衔接,避免出现只重视教学形式不关注教学内容的情况。在视频选取中遵循“新、精、重”的原则,注意来源和运用。只有这样,教学中才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本文节选自《教育研究》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