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宫的应用价值

  子宫由两侧苗勒氏管发育、融合、中隔吸收演变而成,在发育形成过程中,内在或外来因素均可导致胚胎发育停滞在不同时期,造成子宫不同类型的发育异常,其中以纵隔子宫最为多见,约占子宫发育异常的35 ~57.5%。纵隔子宫为胚胎期两侧苗勒氏管发育和融合正常,但中隔吸收障碍所致。弓形子宫是由于两侧苗勒氏管已大部融合,宫底部未完全融合,末端中隔已吸收形成。为了探讨三维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价值,笔者对18例疑为纵隔子宫的患者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对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因不孕或多次流产病史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对其中18例二维超声检查发现宫底外形大致正常,而横径增宽,可显示或疑似两组内膜,可疑纵隔子宫患者进行三维成像。

  1.2 仪器与方法:Philips Iu22三维超声成像仪,使用三维容积探头(V2~4 MHz)。患者充盈膀胱后,取平卧位,经腹部检查;在二维模式下纵切面及横切面扫查,观察子宫的轮廓、内膜连续性、子宫角部、宫颈部,进行初步诊断,在子宫矢状面显示宫内膜及宫颈全貌后将容积框尽量包绕子宫全长,固定探头,启动3D/4D键进行自动容积扫查获取三维容积数据,对每一病例在子宫冠状切面的三维图像进行三次离线测量:A线~ 连接两侧宫角,模拟正常的三角形宫腔;B线—— 子宫肌层厚度,测量从子宫底到纵隔顶端之间的距离;C线— — 纵隔长度,两侧宫角连线(A线)中点到纵隔顶端之间的距离。当纵隔长度(C线)超过肌层厚度(B线)的1/2水平,就分类为纵隔子宫(中隔自子宫底部向宫颈部延伸为完全性纵隔子宫,中隔未达到宫颈部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

  如果纵隔长度小于肌层厚度的1/2水平,就分类为弓形子宫。

  1.3 结果:18例患者中,三维超声诊断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1O例,其宫腔内膜为“Y”形;完全性纵隔子宫5例,其宫腔内膜为“V”形;弓形子宫2例,其宫腔内膜近似倒置三角形;正常子宫1例,其宫腔内膜呈倒置三角形。本组三维超声诊断结果除1例完全性纵隔子宫合并有一侧官腔妊娠外,其余均经宫腔输卯管碘油造影术或官腔镜最终诊断证实。

  2 讨 论随着对不孕症诊治的深入及流产早产病因探讨,纵隔子宫诊断及分型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据一些学者统计,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在育龄妇女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3%,在发生反复流产的妇女中占13%,而在妊娠结局上,弓形子宫大部分妊娠结局良好,不需要治疗 ;纵隔子宫妊娠结局最差。Hickokl7 对4O例纵隔子宫调查发现,流产率为77.4%,足月妊娠率为6.5%,经官腔镜下纵隔切除治疗后,流产率降至18.2%,足月分娩率提高到77.3%。由此可见,对孕前判断子宫是否发育正常,明确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纵隔子宫与弓形子宫其外形、轮廓与正常子宫相似,一般在非孕状态无临床症状,极易被忽略或漏诊。以往一些有创检查如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官腔镜、腹腔镜检查为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标准方法,但因为有创而不会被患者首选。而MRI的检查成本高,且在二级医院也无法普及。无创性的二维超声作为检查子宫异常的一种敏感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二维超声扫查只能显示子宫异常的某一切面,不能反映其全貌,尤其无法在冠状面显示子宫形态及宫腔内部结构,其对子宫发育畸形的诊断只能通过综合分析子宫的部分横切面及纵切面来推测子宫的形状及宫腔的形态,对宫底外形基本正常的的纵隔子宫的准确分型的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同时子宫位置也是影响二维超声误诊或漏诊的因素之一。而三维成像由于多了个时间空间轴,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冠状面,能更好的观察子宫的内膜形态:宫底水平冠状面显示宫内中部中隔,如内膜在宫颈内口上方宫腔某水平相互融合,宫腔成像呈“Y”形,两内膜所成夹角为锐角者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如两内膜从宫底至宫颈内口或宫颈外口水平相互融合,官腔成像呈“V”形者为完全纵隔子宫;弓形子宫为宫底部内膜呈弧形凹陷,两内膜夹角>9o。;而正常子宫表现为内膜呈倒置三角形,宫底部无凹陷l8 ]。本文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发现子宫横径增宽,宫腔形态异常而诊断可疑纵隔子宫18例,经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后诊断为纵隔子宫15例(其中不完全性纵隔子宫1o例,完全性纵隔子宫5例),弓形子宫2例,正常子宫1例。10例不完全性纵隔子宫的三维超声图像均表现为:子宫外形、轮廓与正常子宫相似,宫底横径较宽,宫底水平冠状面显示宫内回声较肌层稍低的中部中隔,将子宫腔分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部分,每部分有各自的内膜回声,两内膜在宫颈内口上方宫腔不同水平相互融合,宫腔成像呈“Y”形,两内膜所成夹角为锐角。5例完全性纵隔子宫的三维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外形、轮廓与正常子宫相似,宫底横径较宽,宫底水平冠状面显示宫内回声较肌层稍低的中部中隔,中隔自子宫底部向宫颈部延伸,将子宫腔分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部分,每部分有各自的内膜回声,内膜从宫底至宫颈内IZI或宫颈外VI水平相互融合,宫腔成像呈“V”形;其中1例完全性纵隔子宫合并有一侧宫腔妊娠,三维图像上可显示“V”形内膜一侧的妊娠囊回声。

  弓形子宫与正常子宫的三维图像基本相似,正常子宫表现为内膜呈倒置三角形;弓形子宫表现为内膜呈倒置三角形,而宫底部内膜呈弧形略凹陷。本文二维超声将2例弓形子宫、1例正常子宫误诊为纵隔子宫,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这3例患者子宫底部横径较宽,受超声伪像干扰,内膜问似有分隔,对官腔形态观察y-0断错误所致。由此可见,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超声可以对子宫、宫颈进行立体成像,能迅速提供子宫冠状面信息,其空间关系明确,能够完整直观地显示子宫外形和宫腔结构及内膜形态的细节,其细节的准确性判断对临床治疗处理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目前筛查及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有效方法及最佳手段之一,诊断准确率可达100%,比子宫输卯管x线造影更准确。

  三维超声成像因其无创,操作简单易重复,且安全性、准确性高,故特别适合用于妇产科的检查。随着腹部三维超声的普及,对临床上最常见而又易漏诊的纵隔子宫,其应用价值及优越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尤其对于不适宜经腔超声检查的未婚妇女,经腹的子宫三维成像更值得推广使用。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二维检查可疑是子宫发育畸形者均应进一步三维成像,为了能获得更清晰更丰满的宫腔形态,在成像过程中应注意:① 将三维取样框上横线与宫腔内膜纵切面成平行为最佳角度。② 取样容积框尽量包绕宫底和宫颈。③ 为便于观察子宫内膜,尽量选择在内膜分泌期检查,使子宫内膜与肌层形成良好对比。

  本文节选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