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安徽医学》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

  混合痔的临床应用痔在肛肠科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外剥内扎术,但术后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肛周剧烈疼痛和肛门狭窄等。1998年Longo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stapled haemorrhoidecto·my,PPH)术治疗脱垂性内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采用不同术式的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PPH术在痔病治疗上的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III~Ⅳ期以内痔为主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9—78岁,平均49.4岁。同期外剥内扎术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6~73岁,平均46.6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PPH组手术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还纳脱出的痔核,扩肛至4指。置入环形肛管扩张器并与上、下皮肤缝合固定,用7号丝线在齿线上2~4 cm处作黏膜下层潜行荷包缝合,视痔块的大小等情况作1个或2个荷包逢线。置入吻合器蘑菇头于荷包线上方,收紧荷包线打结,从吻合器的侧孔用带线器将荷包线引出,边拉紧荷包线,边回旋吻合器手柄至标志线至安全视窗中后部,击发,完成吻合。对女性患者,为防止阴道壁被拉入吻合器仓中,吻合前应常规指诊阴道。
 
  吻合后检查切除直肠黏膜完整与否,再观察吻合口情况,对有活动性出血应以4号丝线缝扎止血。最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1枚纳肛后完成手术,对有少许渗血者可予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
 
  1.2.2 外剥内扎手术充分扩肛,作倒“V”字形皮肤切口,剥离外痔静脉丛至齿状线稍上方的内痔部分,钳夹内痔基底部,以7号丝线“8”字缝扎,距缝扎处约0.5 cm切除痔团。为防止肛门狭窄,3个母痔间正常皮肤尽量多保留。创缘皮下注射美蓝长效止痛剂。最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1枚纳肛及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后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需止痛药镇痛、术后出血需止血处理(包括压迫或缝扎止血)、尿潴留(发生排尿困难需导尿处理)、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个月复发(出院后又出现手纸带血或便血或又出现便后肛门肿物脱出者)。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PH术组的手术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术组的尿潴留及需药物镇痛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出血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传统观点认为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屈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静脉曲张学说)。
 
  1975年Thomson 2 首次提出痔的新概念: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此后就形成了肛垫下移学说,该学说认为血管的组织垫(称肛垫)位于肛管和直肠上,其结构包括结缔组织、静脉和平滑肌(附着在肛管黏膜肌壁上)。肛垫正常情况下疏松地附着在肌壁上,排便后借其自身的纤维收缩缩回肛管。当各种原因致肛垫充血、增生肥大时,肛垫极易受伤而出血,并向下脱垂形成痔。目前该学说最为流行,而且为痔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PPH术是在齿线上2~4 am用吻合器切除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同时使两端吻合,通过上提脱垂的肛垫,使其恢复到生理位置,同时切断了痔核的主要供血血管。该术式的优点:未损伤肛垫组织,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吻合在齿线上(植物神经控制)进行,术后肛门疼痛较轻;操作简单,切除、吻合同时完成,减少了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好,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
 
  而外剥内扎术主要是切除了痔的脱垂或出血的部分,属对症处理,由于手术操作大都在肛管皮肤(躯体神经控制)进行,术后患者肛门疼痛较剧、并发症相对较多、康复时间相对较长。
 
  本研究PPH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1 min,而外剥内结扎组为36.8 min,少数PPH手术时间较长,其原因是吻合后出现吻合口出血,予缝扎止血。在术后疼痛方面,外剥内结扎组有12例(42.9%)出现术后疼痛剧烈,须应用盐酸哌替啶止痛药,且持续时间长,一般为术后2—3 d。PPH组有6例(18.8%)出现疼痛须应用盐酸哌替啶,但疼痛持续时间短,均在用1次止痛药后缓解明显,未继续用药。在术后尿潴留方面,对照组有11例(39.3%)因尿潴留需导尿,而PPH组只有5例(15.6%),PPH组尿潴留情况好于外剥内结扎组。PPH组平均住院4.2 d,而外剥内结扎组平均为5.1 d,差异明显,这与PPH组术后很少出现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有关。PPH术组有2例患者(6.3%)因术后出血需止血处理,而外剥内扎术组有1例患者(3.6%),以上3例均给予凡士林纱布压迫而止血。
 
  对两组患者均实行术后1个月的短期随访(电话随访),术前内痔脱垂和肛门出血症状均消失,疗效均满意。总之,PPH术在治疗痔病上与外剥内扎术有同样疗效,但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尿潴留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因此,对于Ⅲ 一Ⅳ期以内痔为主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可为首选手术方案。
 
  本文节选自《安徽医学》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