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进展

  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且趋于年轻化。患者一旦确诊,要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长达半年的综合性治疗,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有高达70 ~100%的患者受到最具破坏性的症状— — 癌因性疲乏的困扰? ,其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癌症病人,极大地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及生存质量。
 
  1 癌因性疲乏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乏力感受,发病快,程度重,持续时问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发病原因与癌症及癌症治疗相关,与活动强度无关,常伴有功能障碍。Curt等l3 发现CRF对患者的生理、精神、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疲乏产生的原因及程度,以便准确评估,制定周密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有效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提供有价值的评价信息。①单维量表评估CRF的程度:美国Andorson癌症中心的简短疲乏量表(BFI)采用数字化量表描述(O~10量表,0代表无,10代表最严重);等级量表(用无、轻度、中度、重度代表严重程度)。② 多维评估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如多维疲乏问卷(MFI一10)、癌因性疲乏抑郁量表(CRFD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问卷(EORTCQI Q_30)、Piper疲乏量表(PFS)等。
 
  2 乳腺癌CRF的影响因素乳腺癌CRF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护理对策亦非完善,但与下列因素相关。① 心理因素:由于乳腺癌疾病的特殊性,治疗过程要经受手术的痛苦,化疗、放疗毒副作用的折磨,乳房缺失,头发脱落,皮肤色素沉着导致的自我形象紊乱,还有经济压力、家庭情感变化的担心,患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从而导致疲乏,在整个治疗过程及以后很长时间甚至数年内仍然存在。② 化疗因素:治疗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中有大量蒽环类药物,其副作用为细胞毒性,患者使用后终末产物累积于体内,导致生理功能水平下降, 胃肠道反应加重,饮食摄入量减少,营养缺乏,据统计8O ~90%[7 的患者使用后出现疲乏;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可致骨髓抑制,患者需要定期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骨关节疼痛,手足麻木,全身乏力;化疗药物还会让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月经不调,导致停经,许多年轻患者甚至提前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更加重了疲乏症状。③ 其他因素:经济收入、睡眠质量与癌因性疲乏之间呈负相关;CRF与情感、神经过敏及至善论者相关;消极负性的应对方式可以加重疲乏。
 
  3 乳腺癌CRF的干预方法
 
  3.1 心理干预有研究证实疲乏与沮丧、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因而治疗前者的手段往往能缓解后者。
 
  ①交谈法:在患者确诊时、手术前后,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与其进行单个一对一的交谈,深入了解患者思想动态,消除心理压力,介绍治疗方案,讲述成功案例,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康复期、化疗时进行多个患者的集体沟通,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到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内容具体有指导性,方式新颖有吸引力,使患者获得相关知识,得到心理支持,减少沮丧情绪。②冥想放松法:运用联觉的特点,通过神经与听觉之间的关系产生概念,进而形成联想,展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给以柔和的灯光,优雅的背景音乐,护士采用温婉的语言,细细讲述,慢慢沟通,鼓励病人讲出心里感受,冥想美好意境,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增强信心。③ 现身说法:定期组织乳腺癌病友会,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座,请已康复的患者介绍战胜疾病的心得和治疗疾病的经验。④社会干预:组织患者家属、朋友集中进行或分别讲解疾病知识、预后及治疗进展,取得信任,让他们获得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患者的支持,使之主动参与对病人的干预,营造一种充满亲情的社会环境,给病人温暖和信心。
 
  3.2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功能障碍通常与疲乏有联系,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缺乏清晰思维。由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化疗患者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模糊,认知功能低下,可通过放松训练和意念引导,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工作中充分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护士文雅、健康、准确、优美的行动举止,能有效地进行护患沟通和交流。热情的接待,耐心和蔼的讲解,细心关爱的询问,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主动热情的帮助,亲切礼貌的相送。提供人性化服务,合理调配床位,让相同治疗阶段的患者尽量住在同一病室,利于患者相互间的交流,利于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系统地对病人进行cRF的讲解, 以提高认识,使其主动参与干预。
 
  3.3 有氧运动干预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循证医学小组研究人员指出,活动锻炼是经一级证据证实的有效的干预措施。科学、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机能伤失或提高机能,可以刺激垂体分泌0一内啡肽,它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反应能力,且能提高机体对强刺激的耐受力,同时也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运动时机体神经系统产生微电刺激,这种刺激能缓解肌肉紧张和精神抑郁,使大脑皮层放松,减轻心理紧张。另外运动时新陈代谢增加,有利清除堆积的肾上腺素和新陈代谢废物,帮助重要脏器增加血液灌注,营养供应充足,器官功能提高。早期开展有氧运动,可以明显降低疲乏程度。李亚玲等_9 提出锻炼方式为步行(8O~100步/rain),上下楼梯3次/d,2O~30min/次。还可以慢跑、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剑等,活动量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所处的疾病阶段而定,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耐受力动态的调节强度和时间。姜永亲等口0]制定运动处方,发放给每一个患者,进行仔细讲解和示范后让其自觉执行,取得良好效果。处方包括运动形式:住院时充分利用病区空间快走,出院后尽量进行户外活动,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习惯选择快走、慢跑、上下楼梯、有氧健身操等;运动强度:患者的目标心率视为运动强度,根据卡渥文最大储备心率百分数法确定目标心率,其公式为: 目标心率一(220一年龄一安静心率)× 60 +安静心率。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为每天30min,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坚持不解,持之以恒,会取得明显效果。赵瑾等 对门诊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了居家有氧运动,包括5个方面:理论讲解,制定运动方案,记录有氧运动日记,电话督导和门诊随诊,有效阻止了随化疗的进行而导致的CRF的恶化。孙海霞等研究了乳腺癌手术后疲乏病人运动干预方法,病人人院后1周无  特殊干预,术后1周按照护士制定的方法进行有氧运动8周,住院4周在院运动,出院后居家运动,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收到良好效果。
 
  3.4 化疗期间干预张静等研究了患者化疗期间的CRF,结果显示化疗前CRF处于轻度水平,化疗中和化疗后则处于中等水平。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其细胞毒性反应立即显现,患者迅速出现疲乏,整个过程症状不断加重,结束时程度最为严重,随后逐渐缓解,但仍显着高于化疗前水平。提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对化疗后7d患者疲乏的关注和评估,进行心理疏导,饮食干预,睡眠调节,提供安静、舒适、通风、温湿度适宜的病区环境,告知患者夜间睡眠以右侧卧位为主,睡前温水泡脚或温水浴,禁用含咖啡因的饮品等。于新颖等报道CRF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发现高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提示护理人员要充分重视CRF的干预工作。
 
  3.5 饮食干预乳腺癌患者治疗周期长,保障营养供给十分重要,进食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新鲜蔬菜、水果必不可少,禁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除常规饮食另搭配药膳,每日早晚进食补虚正气粥1次,原材料:灸黄芪、党参、粳米,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增加其他如红枣、枸杞、薏仁米等。特别是化疗期间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更应该加强饮食调节,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保障营养供给。
 
  3.6 家庭干预李亚玲等研究了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康复期的家庭干预方法,由医生、护士组成干预小组,对患者家庭功能进行评估,制定干预措施,实施干预方案,内容包括心理干预、活动干预、饮食干预、电话督导,最后进行评估。要求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和主动督促,在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之下,对消除或缓解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的CRF具有显着效果。
 
  3.7 免疫三氧治疗陆燕琼等m 采用德国哈斯乐三氧治疗系统,应用三氧自体血液回输法(AHT)即取自体静脉血100m1人采血袋,制备1O~15/~g/ml的等量臭氧气体,注入采血袋与血液充分混合后回输。每周2次或3次,1个疗程10次,可明显消除CRF,提高乳腺癌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消除CRF,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长期、普遍存在,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多维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医护人员是患者生命的守护神,要充分了解CRF的相关知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运用敏感、可靠的评估工具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全面评估患者的疲乏状况以及引起疲乏的原因,科学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式进行心理、认知、运动、饮食、药物及家庭等全面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