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观察

  近些年来无痛胃镜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可有效避免检查过程中诱发的消化道刺激症状,还能极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但麻醉药物对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故本研究拟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75例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2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门诊或住院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7.2±8.5)岁;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6.5±9.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1.2.1 两组麻醉方法 胃镜检查前至少禁食8h、禁饮4h。术前进行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准备好多功能监护仪、电子胃镜、氧气、气管插管器械及各种抢救药品如麻黄素、阿托品等。观察组静脉给予瑞芬太尼0.15g/kg,60s后再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对照组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两组均缓慢推注(约lOml/min),均于给完丙白酚20s后开始插入胃镜,如果患者出现体动反应则继续追加丙泊酚0.5mg/kg。
 
  1.2.2 麻醉效果评价根据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出现的肢体反应情况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优:检查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 良: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少量肢体活动,但不影响胃镜检查操作过程;差: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较多的肢体活动或者麻醉深度不足,严重影响胃镜检查的操作过程。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麻醉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3例,流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 (s/40);对照组麻醉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5例,流涎3例,体动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 0.05),上述不良反应经追加丙泊酚后症状完全消失,均完成胃镜检查。
 
  3 讨 论无痛胃镜麻醉处理应尽量选择对循环、呼吸系统抑制程度较轻,药物半衰期较短的短效麻醉药物,而且整个检查过程中麻醉药物的用药总剂量也应尽量减小。因此应以小剂量药物优化组合为主,发挥药物的相互协同作用,从而减小各自药物的用药总剂量,进而避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且发挥药理作用迅速的静脉麻醉药,麻醉维持时间较短,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感觉较为舒适,目前此药物已成为胃镜检查常用的麻醉镇静药物,此外丙泊酚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药理作用,但是对循环、呼吸系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故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患者丙泊酚麻醉药物的摄入量。瑞芬太尼是芬太尼族中一种最新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在人体内具有药物清除迅速,作用起效快,心血管功能相对稳定,作用中无组胺释放等特点。由于瑞芬太尼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故容易被机体内的非特异性酯酶进行代谢而发生降解,代谢过程不会受到肝、肾功能的影响,采取持续静脉输注的方法半衰期较短,且长时间输注无药物的蓄积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3%)(P< 0.05),且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6%)。由此可知,瑞芬太尼联合丙白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