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计划免疫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其效果受到社会服务、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为了提高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质量,本课题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路北区辖区内的儿童“五苗”合格接种情况,并对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路北区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共计420名,儿童的年龄在1~6岁之间。
 
  1.2 调查方法对路北区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分层,抽取7所进行调查,包括流动人口集聚的果园社区、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的大里社区,其它5所社区各随机抽取60名儿童,共计420名儿童进行调查。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儿童未及时接种疫苗原因的调查分两部分:对护士的调查采用现场访谈;对家长的调查采用现场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年龄、家庭的基本信息、儿童未及时接种的原因(可多项选择)等。
 
  调查前先向家长讲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理解后由家长自行填写并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420张,回收有效问卷402张,回收率95.71% 。
 
  1.3 判定标准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① 出生日期及接种日期记录准确(年、月、日);②基础免疫应在l2月龄内完成;③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④ 疫苗针次(剂次)间隔时间正确(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⑤ 接种证、接种卡资料相符,内容填写齐全,不缺项,家长对接种记录认可;⑥强化免疫接种和应急接种不作为常规接种;⑦ 卡介苗瘢痕判别以肉眼可见为准 。
 
  流动儿童纳入标准:本次调查的流动儿童是指父母及本人均非本市户籍的1—6岁儿童,且在本市连续居住/>3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过审核后录人EXCEL,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x 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家长基本情况儿童家长年龄为23~45周岁,其中父亲189名(占47.02%),母亲213名(占52.98%);家长初中及以下学历83名(占20.65%),高中学历124名(占30.85%),大专及以上学历195名(占48.5O% );常住儿童家长335名(占83.34%),流动儿童家长67名(占16.66%);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98名(占24.38% )、年收入3~6万元的146名(占36.31%)、年收入高于6万元的158名(占39.31%)。
 
  2.2 儿童合格接种率及未种原因儿童407人(5对双胞胎),其中男童212名(占52.09%),女童195名(占47.91%)。“五苗”合格接种人数366名,合格接种率为89.93%。其中常住儿童338名(占83.05%),“五苗”合格接种人数309名,合格接种率为91.42% ;流动儿童69名(占16.95%),“五苗”合格接种人数57人,合格接种率为82.61% 。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 =4.912,P<0.05)。
 
  儿童未及时接种原因,由高向低的频率为:错过疫苗接种后,医生未通知补种(31.71%);儿童体质弱,多次患病推迟疫苗接种(26.83%);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21.96%);对接种疫苗效果有疑问,担心达不到保护作用(14.64%);接种门诊人太多,环境差,尽量少去(12.20%);对疫苗接种重要性认识不到位(9.76%);因天气原因未及时去接种(4.88%)。
 
  2.3 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 以疫苗合格接种作应变量(合格接种为1,不合格接种为0),分别把疾控中心的培训督导 接种门诊的服务情况、儿童家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等作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控中心对护士的培训和对接种门诊的督导(x =12.874,)(2:23.334,尸<0.05),接种门诊的环境布局(x =8.021,P<0.05),接种前、后对家长的告知(x2=6.477,x =7.055,P<0.05),接种后电话随访(X2=107.28,P<0.05),家长对服务的主观满意度()(2=90.567,P<0.05),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需求(X=111.72,P<0.05),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X=105.09,P<0.05),母亲受教育的水平(X= 77.75,P <0.05),家庭的经济状况(x=53.16,P <0.05)、父亲受教育的水平(x=23.30,p<0.05),流动人口与否(X= 17.68,P<0.05),社区编号(× =8.012,P<0.05),共计14项与疫苗合格接种有关。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疾控中心对护士的培训、接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接种后电话随访、家长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需求、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母亲受教育的水平6个变量被引入模型。
 
  3 讨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为89.93% ,常住儿童合格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能是由于常住儿童家长防病于未然的意识较强,知识来源渠道较广,重视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而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有关。提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空白人群,疾控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及文化程度低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计划免疫的主动性。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入学、入托证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
 
  本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从疾控中心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儿童的家庭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表2结果显示:疾控中心对护士的培训、接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接种后电话随访、家长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需求、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母亲受教育的水平与儿童的预防接种有关。
 
  提示:疾控中心应加强对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的培训、监督与检查力度,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预防接种反应上报制度、疫苗与冷链管理制度等。以制度来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确保接种质量。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在儿童接种前后对家长应做好宣教工作,使家长对疫苗的知识有所了解,也可以提高家长对社区服务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儿童接种后通过电话随访,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及时了解儿童接种后的信息。可以减轻家长对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恐惧感,并及早上报、及早处理,把不良反应的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进一步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均低于常住儿童家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将这部分人群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转变其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对预防接种服务的主动需求。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