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改良三腔二囊管气囊放气润滑方法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前,三腔二囊管紧急压迫仍然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止血措施。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过程中血痂附着于气囊外壁,黏膜与气囊粘连,放气或拔管时血痂脱落,导致黏膜损伤及再度出血。三腔二囊管的护理操作流程中强调放气囊前给患者吞食适量润滑剂是有效避免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措施。然而在临床中对于躁动不合作、昏迷或经口气管插管等不能主动吞咽的患者要在放气囊前吞食润滑剂是一项护理难题。本科室自2010年3月~2012年l2月对气囊放气润滑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因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38~65岁,中位数48.0岁,其中因躁动不合作使用镇静剂12例,失血性休克昏迷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8例,肝昏迷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7例,所有患者均不能主动配合吞咽。
 
  1.2 方法
 
  1.2.1 材料及制作方法三腔二囊管一条,4号医用缝合线,小儿一次性吸痰管一条,全长39 C1TI,直径2 mill。置管前戴无菌手套,先用缝合线穿过吸痰管前端两个吸引开口,打死结结扎。食管囊充气120 mL使其处于充盈状态,将吸痰管前端置于食管囊上方约1 cm处,绑扎吸痰管前端两个开口处的缝合线在该处与三腔二囊管并列绑扎并打死结,剪去多余缝合线。吸痰管与三腔二囊管并列拉直分别在约20 cm、30 on处用缝合线结扎固定,确保两管道并列紧贴不移位、不松脱,插管前充分润滑捆绑后两管,采用传统插管法或沙氏导丝置管法 置管。
 
  1.2.2 气囊放气润滑方法 气囊压迫止血期间,每1 2—24 h放气囊1次,放气前用注射器抽吸20 mL石蜡油从捆绑三腔二囊管的吸痰管负压吸引连接口缓慢注入,1 min后待石蜡油将食管囊表面及食管黏膜表面润滑,缓慢抽出食管囊内气体再抽吸1 0 mL石蜡油从吸痰管吸引连接口缓慢注入,1 min后待石蜡油与胃气囊及胃黏膜表面润滑,缓慢抽出胃囊内气体。放气后将三腔管送入胃内少许,使胃底减少压力,放气观察30 rain,抽取胃内容物或胃管接负压引流无新鲜血液,表示无出血可再度充气。留管3~5 d,放气状态下再观察24 h,如无再出血,按上法注石蜡油30 mL,稍等片刻后夹紧胃管拔除三腔二囊管。食管囊压迫期间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痰液等滞留在囊上,容易引起分泌物返流导致吸人性肺炎,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后用注射器或吸痰负压管连接捆绑三腔二囊管的吸痰管,间歇吸引食管囊上滞留物2 结果本组27例患者,三腔二囊管置管时间3~6 d,中位数3.5 d,无1例发生消化道黏膜损伤及误吸的发生。三腔二囊管置管压迫期间,25例患者顺利拔管,1例患者因肝昏迷晚期并发脓毒血症死亡;1例患者压迫止血无效需紧急手术治疗。
 
  3 讨论三腔二囊管置管压迫期间,放气囊前给患者吞食润滑剂是为避免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过程中导致黏膜损伤及再度出血发生误吸的主要措施。然而,昏迷、不合作或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无法吞食润滑剂,临床中对这类患者放气囊及拔管前采取从鼻腔滴入少量润滑剂方法或采取缓慢抽气和拔管动作轻柔等措施,但仅能减少鼻腔黏膜受损 。通常三腔二囊管拔出后食囊和胃囊表面有血痂或黏膜脱落粘附,导致拔管后发生再度出血,部分患者因气囊与黏膜粘连面积大,导致气囊抽尽气体仍无法顺利拔出管道。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科室对三腔二囊管放气润滑方法进行了改良,直接从捆绑三腔二囊管的吸痰管注入润滑剂的方法,解决患者无法主动吞食润滑剂的护理难题。传统三腔二囊管食管囊注气后口鼻腔分泌物滞留在囊上,分泌物容易返流导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改良后三腔二囊管与小儿吸痰管捆绑,吸痰管前端吸引开口置于食管囊上方,利用注射器或负压吸引能及时清除囊上滞留物,避免误吸导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结果显示,27例患者中除了1例患者因疾病原因死亡;1例因压迫止血无效需紧急手术治疗外,其他25例患者顺利拔管,拔管后无再出血,观察拔出的三腔二囊管食囊和胃囊表面光滑,无血痂或黏膜脱落粘附现象,两管捆绑结扎处缝合线无断裂松脱,两管道并列紧贴无移位,患者均无1例发生误吸。结果说明,三腔二囊管放气润滑方法的改良解决患者无法主动吞食润滑剂的护理难题,而且有效和安全。
 
  4 结论综上所述,三腔二囊管放气润滑方法的改良,能有效解决患者无法主动吞食润滑剂的护理难题,有效避免黏膜损伤及再度出血和误吸的发生,而且此操作简单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