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阿扎司琼在预防妇科腔镜患者术后呕吐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腔镜已经应用于外科各个专业。但由于腔镜外科几乎都需要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女性患者发生率更高。临床上常规是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后给予止吐药处理。本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新型的5一羟色胺(5一HT)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分别在不同时间,应用不同剂量来预防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探讨阿扎司琼的最佳给药时机和最佳用量,以利于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 I~ Ⅱ级,年龄45~60岁。排除胃肠疾病,吸烟,术前24 h内有恶心、呕吐、1周内应用止吐药物或化疗药物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体质量、年龄及手术时间等无差异。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术中都不使用阿托品类药物,人手术室后在前臂静脉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监护仪连续检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鼻咽温度。各组患者均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0 mg/kg,舒芬太尼4 g/kg和阿曲库铵0.15g/kg诱导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按麻醉机行机械通气(IPPV),初设呼吸频率f=12次/min,潮气量VT=8~10 mL/kg,吸呼比为1:2,新鲜气流量1.5L/min。全身麻醉维持均以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50~75 g/(kg·min),瑞芬太尼0.05~0.25g/(kg·min),和阿曲库铵2~6 g/(kg·min)。
 
  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阿曲库铵泵人,手术结束时停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泵入,清醒拔管送人病房。A组于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0.1 mg/kg阿扎司琼;B组于患者术后给予0.2 mg/kg阿扎司琼;C组于患者麻醉诱导前和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即刻、6 h、24 h血压、心率及呕吐次数和程度。恶心判定标准:无恶心(0级),轻度恶心(I级),明显恶心(II级),严重恶心(Ⅲ级)。呕吐判定标准:无呕吐(0级),1~2次/24 h(I级),3~5次/24 h(Ⅱ级),>5次/24 h(Ⅲ级)。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 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麻醉药用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术后恶心吐发生率 A组恶心I级2例,Ⅱ级3例,呕吐I级2例,Ⅱ级1例;B组恶心I级4例,Ⅱ级5例,呕吐I级4例,Ⅱ级3例,Ⅲ级1例;C组恶心I级5例,Ⅱ级8例,呕吐I级6例,Ⅱ级7例,Ⅲ级2例。呕吐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腔镜手术逐渐发展成为外科手术的大趋势,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但是腔镜手术大多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带来的恶心、呕吐不可避免,尤其是女性患者更为突出。研究表明由于手术操作刺激胃肠黏膜,麻醉药物、气腹、术后疼痛以及性别等因素导致腹腔镜术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53% ~72%)。恶心、呕吐不但影响术后镇痛效果,严重者可继发其他不良反应,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呕吐动作是由脑干网状结构形成的呕吐中枢介导的一系列复杂反应。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区是由众多平行排列的受体位点组成 。受体位点中富含多巴胺、胆碱能、5-羟色胺(5-HT3)等受体。兴奋该受点受体引发呕吐中枢发出冲动,兴奋协调并完成一系列呕吐动作,反之亦然。
 
  阻断5.HT受体是止吐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阿扎司琼通过高选择性拮抗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能增高呕吐中心的活动阈值,从而达到止吐效果。但目前临床对阿扎司琼的止吐效果和应用时机仍不明确。本研究应用阿扎司琼在手术不同时点,应用不同剂量预防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现应用阿扎司琼0.1 mg/kg在术前给药,可有效预防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且比0.2 mg/kg组止吐效果好。
 
  综上所述,于麻醉诱导前给予0.1 mg/kg阿扎司琼可有效地预防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优于术后给药,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