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心肌梗塞74例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急、进展快且致死率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而言,最安全的治疗措施是早期再灌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尿激酶(UK)治疗的74例心肌梗塞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32~82岁;梗塞部位:前壁21例,前间壁18例,广泛前壁15例,下壁10例,侧壁6例,下壁合并右室心梗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心肌梗塞诊断标准 ,将发病后6 h内溶栓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6~12 h溶栓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除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措施外,立即给予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万u)150万u加人0.9% 氯化钠100 mL中,30 min内通过静脉点滴输入;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2次/d,持续3~5 d;阿司匹林300 mg嚼服,1次/d,持续服用3 d后改为100 mg至出院。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监测抢救前后患者的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并于溶栓治疗后描记相应时间的18导联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冠状动脉再通评定标准:① 溶栓治疗后2 h内胸痛缓解或基本消失;② 心电图上显示的明显抬高的sT段回落>50%;③ 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④ 心肌酶CK高峰前移至16 h内,血清CK—MB峰值前移至14 h内。除开① 、③ 组合不能成为冠状动脉再通的评定标准外,同时具备其他任何2条标准,均可成为冠状动脉再通的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CHI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仅=0.05。
 
  2 结果溶栓效果比较:发病后6 h内就诊的患者,冠脉再通38例(82.61%),有出血现象者2例(4.35%),死亡1例(2.17%);发病后6~12h内就诊的患者,冠脉再通13例(46.43%),有出血现象者3例(10.71%),死亡6例(21.43%)。两者相比,出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再通例数和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心肌梗塞是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和糜烂,形成血栓,造成冠脉部分或全部被堵塞,相应心肌缺血达20—30 min以上,即可发生。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介入治疗,但是由于该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及设备,基层医院往往达不到标准,难以实施。所以简易有效的静脉溶栓就成为治疗该病主要手段 。静脉溶栓是将纤溶酶原激活,使血栓溶解,从而使被堵塞的血管再通 。而尿激酶正是从人体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以催化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从而起到溶栓的作用 。有文献称,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再通率也越高 。本研究也显示,发病后6 h内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其再通率高于发病后6~12 h的患者,而死亡率更低,该两项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尿激酶治疗心肌梗塞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尿激酶应该作为治疗心肌梗塞的重要药物,且治疗心肌梗塞要注意早期溶栓。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