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范文:锌对脊髓损伤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

  继发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原发性损伤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影响了脊髓的功能恢复。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SCI后的表达明显增加,能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减少神经元凋亡等,在SCI后的功能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锌是调控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重要因子,能促进BDNF前体和成熟BDNF的表达。SCI后,锌的分布显著增加,而且与BDNF的表达呈正相关 。
 
  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SCI模型,观察进食不同浓度锌对脊髓损伤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Cy3标记的山羊抗兔IgG(英国Abcam公司),兔抗鼠BDNF多克隆抗体,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
 
  1.2 实验动物 60只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275±25)g,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许可证号:SYXK (辽)2003—0011。
 
  1.3 建立SCI模型和实验动物分组取健康雄性SD大鼠,清洁级,室温20~25 qC,应用水合氯醛(0.3 ms/kg)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将大鼠固定于鼠台,消毒,铺巾,以胸10为中心,行纵行皮肤切口,暴露胸10节段脊髓,应用改良的Allen’S装置,用10 g金属锤从30 mm高自由落下,造成胸1O节段脊髓的冲击伤,依次逐层缝合。
 
  造模成功的标准:脊髓冲击伤后,大鼠身体颤抖,双后肢收缩、搔弹,尾巴翘起后随即下垂,受损节段脊髓瘀血。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锌喂养组和高锌喂养组。假手术组暴露胸1O节段脊髓后逐层缝合,不行金属锤击打。低锌喂养组给予进食低锌饲料(锌:5 ms/kg);高锌喂养组给予饮用硫酸锌水溶液(180 ms/kg);其它动物给予适锌饲料(锌:30 mg/kg)。
 
  1.4 BBB评分检测后肢运动功能采用BBB评分检测各组大鼠1、2、4 w后肢运动情况。为减少主观因素,评分采取双盲、双人评分。评分标准如下:0分:后肢无运动;1分:后肢一个或两个关节可见轻微活动;2分:后肢一个关节活动明显,或同时伴另一个关节轻微活动;3分:后肢两个关节活动明显;4分:后肢三个关节轻微活动;5分:
 
  后肢两个关节轻微活动伴第三个关节明显活动;6分:后肢两个关节活动明显,第三个关节轻微活动;7分:后肢三个关节均明显活动;8分:关节节律性收缩与舒张,肢体侧卧位,脚掌不能负重;9分:可用足底负重片刻,或可见足背负重行走而非足底行走;10分:偶尔脚掌着地负重行走,前后肢步态不协调;11分:频繁或持续脚掌着地负重行走,前后肢步态不协调;12分:频繁或持续脚掌着地负重行走,偶有前后肢步态协调;13分:
 
  频繁或持续脚掌着地负重行走,常见前后肢步态协调;14分:能一直负重行走且前后肢步态协调,脚掌着地或离地时后爪翻转;或前后肢步态协调,多用足底行走偶见足背行走;15分:能坚持负重行走,步态协调,脚趾无分开或前行时偶有分开;着地时后爪与身体平行;16分:能用后肢行走,步态协调,前行时脚趾多分开,着地时后爪平行而离地时翻转;17分:能用后肢行走,步态协调,前行时脚趾多分开,着地或离地时后爪相互平行;18分:能用后肢行走,步态协调,前行时保持脚趾分开,着地时后爪相互平行而离地时翻转;19分:能用后肢行走,步态协调,前行时保持脚趾分开;着地时后爪相互平行而离地时翻转,尾巴暂时或一直下垂;20分:能用后肢行走,步态协调,前行时保持脚趾分开:着地或离地时后爪相互平行,但肢体不稳,尾巴保持向上;21分:能用后肢行走,步态协调,前行时保持脚趾分开,后爪一直平行,肢体平稳;尾巴向上。
 
  1.5 各组大鼠术后1 W脊髓HE染色各组动物术后1 W,进行后肢运动评分,随后麻醉, 自原造模切口逐层切开,迅速取出T10节段脊髓,4% 中性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 h,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切片。
 
  1.6 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BDNF表达的实时定量PCR检测于动物模型建立后的1、2、4 W,将每组大鼠随机选择5只,麻醉后处死。取损伤脊髓组织,应用Trizol试剂提取出总RNA,随后反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BDNF表达的情况。反应体系置于95℃ 环境10 min后,按下面顺序连续循环40次:95℃ 30 S,5℃=1 min,72℃ 1min。设定无模板对照以除外假阳性,上述步骤重复3次。以GAPDH为内参,BDNF和GAPDH 的引物序列同以前研究 ,采用AACt方法行相对定量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均用 ±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方法。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后肢运动功能评估60只大鼠术前BBB评分均为21分,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正常。模型组、低锌喂养组和高锌喂养组大鼠经Allen’S法击打后,双后肢不完全瘫痪,BBB评分为1~3分,提示造模成功。伤后1 W,4组大鼠瘫痪程度均有所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伤后2 W,高锌喂养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锌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4 W,高锌喂养组大鼠BBB评分显著增高,低锌喂养组评分低于模型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2.2 脊髓病理改变术后1 W对各组大鼠脊髓石蜡切片行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脊髓HE染色未见明显损伤,核仁及尼氏体清晰可见,见图1(A);模型组大鼠可见较多空泡形成,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核显示不清,核仁与尼氏体消失,脊髓损伤严重,见图1(B);低锌喂养组大鼠脊髓HE染色与模型组相似,见图1(C);高锌喂养组大鼠脊髓HE染色无空泡形成,可见核仁及尼氏体,与模型组及低锌喂养组比较脊髓损伤减轻。
 
  2.3 实时定量PCR检测BDNF表达脊髓损伤术后第1、2周和第4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BDNF表达:假手术组BDNF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无变化;模型组BDNF表达逐渐增多,到第4周又下降;低锌喂养组BDNF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相似,绝对值小于模型组,两组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锌喂养组BDNF表达量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
 
  3 讨 论中国SCI患者现有约100万,而且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在递增。由于SCI治疗困难,患者伤后障碍多、并发症多,是残疾人中最为困难的人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参与调节神经元的分化和增殖存活。采用外源性BDNF修复SCI可取得一定效果 ,但外源性BDNF有宿主排斥反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如果能寻找出调控内源性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有效途径,促进内源性BD—NF的合成、释放及与受体结合,将在体内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锌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许多生物学活动的调节。虽然锌超载能导致神经元死亡,但锌离子还是调控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BDNF表达:模型组BD—NF表达逐渐增多,到第4周又下降;高锌喂养组BDNF表达量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首先,锌缺可下调生长期鼠海马和皮层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而高锌处理可上调成年鼠大脑皮质BDNF基因表达,从而促进BDNF 的合成与释放;其次,锌离子从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释放能激活金属蛋白酶,促进BDNF前体和成熟BDNF的表达。
 
  BBB评分适用于全脊髓损伤模型及挫伤模型,本研究选择BBB评分简单、易行,由于采用双盲、双人评估,将主观因素降到最低。自术后2 W起,高锌喂养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锌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4W,低锌喂养组BBB评分低于模型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 w对各组大鼠脊髓HE染色结果表明:高锌喂养组大鼠脊髓HE染色无空泡形成,可见核仁及尼氏体,与模型组及低锌喂养组比较脊髓损伤减轻。以上实验结果提示:
 
  脊髓损伤后,饮食中锌元素缺乏可导致脊髓损伤加重,而进食足量锌则可减轻脊髓损伤,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实验成功建立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到进食较高浓度锌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BDNF的高表达并能改善大鼠后肢神经功能。但本研究分组较少,锌浓度过高可能造成毒性损伤,今后将增加不同实验亚组,检测出最适给锌浓度,其内在的作用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