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范文: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开塞通为本院脑病科中风专药,由本院名老中医研制(于2003年生产,制剂许可证号:鄂Z200311709,药物组成:地龙、水蛭、蜈蚣、僵蚕、川芎等),该药在临床上已取得了一定疗效,本实验旨在观察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试剂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只,体质量180— 220g,由湖北科技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药物组。MDA及SOD试剂测定盒由南京建成生物T程有限公司提供,其它试剂均为市售。
 
  1.2 模型制作采用10%水合氯醛以350mg/kg体重,经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并结扎,注意避免刺激迷走神经;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直径为0.25mm的丝线,沿颈内动脉进入大脑前动脉,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约1.8—2.0cm缝合切口。术中肛温维持在37℃。
 
  1.3 药物处理方法药物组于造模前1次/d,连续7d开塞通灌胃(150mg/kg),连续7d。
 
  1.4 指标检测各组大鼠于缺血lh后断头处死,在冰面上剥离脑组织,MDA、SOD及ATP酶检测按试剂盒说明进行。缺血72h后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步骤如下:①捣碎脑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之后生理盐水终止消化,经200目筛网过滤,高速离心后去上清夜,以PBS洗2次;②把待测细胞的浓度调整为0.5—1×10 个/ml;③取lml细胞,1000rpm,4cI=离心10min,弃上清;④加人lml冷的PBS,轻轻振荡使细胞悬浮;⑤1000rpm,4℃离心10min,弃上清;⑥将细胞悬于200 BindingBufer;⑦加入101xl Annexin V—FITC和5lPI,轻轻混匀,蔽光室温反应15min或4℃反应30min。
 
  加入3001xl Binding Bufer,在lh内上机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版,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中MDA和SOD的影响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中的MDA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说明脑缺血造成大鼠脑组织损伤,预先应用开塞通处理后,脑组织中的MDA水平显著低于缺血组,SOD活性显著高于缺血组,表明开塞通可抑制氧化反应。
 
  2.2 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中ATPase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脑组织中Na一K 一ATPase与Ca.ATPase活性显著降低,而经应用药物开塞通后,NaK.ATPase与Ca.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缺血组,表明开塞通对缺血的脑组织中的ATPase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2.3 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对照组凋亡率为1.6±0.6,缺血组凋亡率明显增高,为31.1±3.7,开塞通组为19.2±3.3,较缺血组明显改善(P<O.05)。
 
  3 讨论脑损伤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早期坏死及较晚出现的细胞凋亡。研究表明 ,细胞凋亡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最终决定着梗死灶的范围,能量耗竭、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自由基生成、蛋白酶激活等机制都可引起神经元的缺血损伤,损伤程度的严重程度与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方式密切相关,轻则细胞凋亡,重则细胞坏死。
 
  开塞通中地龙含有蚯蚓素、蚓激酶,能直接溶解红细胞;水蛭含有水蛭素,能抗凝,二者联合使用,能有效起到抗凝及溶栓的效果,从而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供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灌注,进而达到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川芎中含有川芎嗪,起到调节TXA2/PGI2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液粘稠度和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达到改善半暗带区的微循环、缓解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的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中各种活性物质活性下降,如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显著升高,SOD酶活性及ATP酶活性显著下降,引起离子内环境紊乱,最终神经元损害出现。应用开塞通后,脑组织中MDA显著低于缺血组,SOD、Na一K-ATPase与Ca2-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表明开塞通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的活性,同时保护NaK 一ATPase与ca“一ATPase活性。脑缺血72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开塞通可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提示开塞通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保护膜上钠钾及钙ATP酶,抑制钙超载有关,详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