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范文:对中医病证结合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考

  目前,实验动物模型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中医临床发展、学术进步和中药开发研制,都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作用已成为整个中医界的共识。而动物实验的关键在于成功复制与临床疾病、证候相一致的动物模型。由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决定了中医动物模型的独特性。为了使动物模型更能体现中医学“证”的特色,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单纯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把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相结合,创建了“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1 对病证结合中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的思考许多学者认为,复制中医动物模型应遵循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中医病因病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病证结合的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如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复制有佐剂性关节炎和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此为单纯疾病动物模型。为了使动物模型更能体现中医学“证”的特色,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单纯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病证结合中医痹证动物模型。
 
  如金祝秋等_1]将雄性实验大鼠置于5~7。C,深2 cm的冷水中,使其站立其中20 min,同时伴以4级风力。
 
  每日1次,连续14 d。在造模的第1天,于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 1次。14 d后,停止风寒湿诱因。肖长虹等自制造模箱,以改装过温控系统的空调机把箱内温度控制在7~10~C,超声雾化器控制湿度(相对湿度为1009/6),以鼓风机提供18 m/s风速,并将实验大鼠置于4次/min转盘上以保证各鼠接受风力湿度的均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胶原诱导的关节炎造模。此种造模方法就是在西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上加上中医风、寒、湿邪外袭,遂成风、寒、湿痹模型。笔者认为此种仍存在许多问题。
 
  “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在西医病的模型制备基础上,结合中医证候特点复制出的,而西医的“病”与中医“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名往往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或主要症状简单命名的,如感冒、痹证、头痛、泄泻等。“证”,指证候类型。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若干症状病理本质的概括。既与中医的病有关,又与一组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有关,而且必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思维模式进行辨证。例如,感冒病人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的不同,所谓“风寒表证”是以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的概括。因此中医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将中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相结合,而不应该是在西医病的模型制备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证候。中医实验动物可以借鉴西医实验的一些经验,但决不能被西医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路所束缚,一定要突破西医的思维模式,建立一套从病到证的中医实验动物模型。
 
  2 对病证结合中医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的思考目前,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有一些报道,其评判体系尚不统一,彭氏[。 及金氏[ 的观点,认为病证结合模型的评判应遵循这几个方面的原则:坚持中医特色,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选择符合中医病因学说的致病因素制备模型;严格按照中医临床症状学、诊断学的要求搜集,判断动物的症状、体征;有中医“证”的特点并能进行诊断;进行反证治疗能纠正模型病变。笔者认为,中医的根本和精髓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也就是中医的治疗依据的是临床证型,而临床的证是由一组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组成,症状与致病因素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特定关联性。如风寒湿痹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痛痹: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着痹: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由于其疼痛特点为和临床症状与风邪善行数变,寒邪收引凝滞,湿邪黏腻重浊特点相似,所以又称风痹、寒痹、湿痹,其病因与感受风邪、寒邪、湿邪有一定关,但并非一定是感受外界风邪所致,其发病还与先天因素、体质因素等综合因素等有关。随着人体体质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中医的病因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病证结合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应考虑中医病因学说,但重点应该更注重中医临床症状学和中医的辨证论治,只要出现于证型一致的临床症状并且对证治疗确切,就应考虑符合中医证型动物模型成立。
 
  3 结果总之,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将中医的病和西医的病相对应。(2)在致病因素要考虑中医的整体观,不能片面的理解中医的病因学说,也不能被中医传统的病因学说所束缚。
 
  (3)在模型评价上应着眼于中医的辨证论治,只要根据临床症状,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且治疗有效,就能证明模型复制成功。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并未对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进行全面探讨,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还应受到广泛重视及深人研究。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