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而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因素: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不足。大量腹水可引起腹胀、腹痛、活动受限及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因此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许多临床实践表明应用中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主要观察实脾散对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内科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o例,治疗组3O例。
 
  所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O.05),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一般治疗:(1)饮食后及时漱口,或使用软毛刷刷牙,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2)注意卧床休息,可取舒适体位或半卧位以降低横膈,缓解呼吸困难或心悸,水肿明显者可适当抬高双下肢;定时协助患者翻身。(3)注意食用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低盐或无盐饮食,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摄入钠盐1.5 g~2g/d,每日进水量限制于1 000 mL左右,如有明显低钠血症应限于500 mL以内。患者勿进食粗糙、坚硬及带刺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4)增强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内科治疗:(1)利尿剂,使用螺内酯80 mg/d,呋塞米40 mg/d联用,密切观测体重,使患者体重每天减轻大约0.8~1 kg。不可过猛地利尿,应注意监测血生化,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2)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静点白蛋白、血浆。(3)护肝肾:5 葡萄糖250 mL加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和4 u胰岛素静脉输液。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实脾散加减口服,药物组成:附子8 g,干姜10 g,白术10 g,茯苓15 g,木瓜1O g,厚朴1O g,木香10 g,大腹皮1O g,草蔻10 g,黄芪30 g,槟榔10 g,仙灵脾15 g,水蛭6 g,车前子15 g(包煎)泽兰lO g。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疗效标准口]。显效: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腹水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但未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腹水未减轻,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腹水的变化标准按腹水B超评分标准来显示:将B超显示的腹水量(右侧卧位脐部前后径)分为4个等级:无,轻度<4.o cm,中度4.0~8.0 cm,重度>8.0 cm;并分别赋予0、1、2、3分。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2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腹水量积分情况。
 
  3 讨论肝硬化腹水,是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此时患者还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死亡率较高。故应当加强预防,而中医对本病的发病及证治规律都有了积极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鼓胀”范畴,鼓胀多因酒食不洁,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引起。证属脾肾阳虚。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病变脏器主要在肝脾,久则及I肾。本方中附子温肾阳,助气化,干姜温脾阳,助运化,并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渗淡利水,木瓜醒脾利水,三药相伍为臣以实脾制水,厚朴、木香、腹皮,草蔻,理气除上满以行水为佐药之用,加用黄芪、槟榔、仙灵脾、车前子、泽兰共奏温脾暖肾行气利水,活血化瘀之功。而方中温补脾土之力较强,故日实脾。符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本实验表明,实脾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配合西医利尿、补蛋白,护肝肾等常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优势,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