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论热退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外感发热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中医药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在防治小儿感发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我院利用热退灵灌肠治疗小儿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外感发热患儿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2±0.96)岁;病程(1.63±0.48)d,体温(39.03±0.46)℃。实验组49例,男性2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76±0.78)岁;病程(2.O3-2-0.68)d,体温(38.92±O.51)℃。2组患儿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补液、物理降温及口服布洛芬治疗。实验组给予热退灵灌肠治疗,配方为柴胡20g、黄芩20g、葛根3Og、生大黄15g等,加工浓缩成300 mL液体。灌肠方法:患儿侧卧位,后臀部抬高10cm,将装好热退灵液体的灌肠器插入肛门内10~15 cm 处,缓慢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者给予2次。
 
  1.2.2 疗效评判标准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显效:24~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48~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体温在72 h内未恢复正常或体温升高。
 
  1.2.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表1显示,实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发热是机体的防御性应激反应,是正盛邪实、邪正相争的表现。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感染时疫之邪,均易化热化火,且易动风。高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高热鸱张最易伤阴动液,致使胃肠燥结,腑气不通,而变证蜂起。故治疗小儿高热,降温退热是当务之急。
 
  本方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用柴胡解肌退热、葛根生津退热、黄芩清泄肺热、生大黄荡涤实热,诸药合用,能够清泄实热、荡涤肠胃,收到“釜底抽薪”之效。本研究表明,热退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