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近年来,慢性难愈性溃疡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从200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收治的27例压力性溃疡等38处难愈性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性l6例,女性11例;年龄16~ 85岁,平均63岁。溃疡类型:压力性溃疡11例,糖尿病溃疡8例,静脉淤积性溃疡4例,放射性溃疡2例,外伤后残余创面2例;其中骨质外露8例,肌腱暴露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部位:足15处,小腿9处,骶尾部12处,前胸2处;创面大小3cm X2cm一一40em X20cm。
 
  2 治疗方法
 
  2.1 全身治疗改善一般营养状况,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糖尿病患者调控空腹血糖应<8.30mmol/L;压力性溃疡:应用气垫、定时翻身或悬浮床;静脉瘀积性溃疡:弹力套压力疗法,患肢垫高、制动等。感染严重出现高热者,根据药敏试验,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等。
 
  2.2 创面治疗(1)清创:尽可能清除创面坏死及感染组织,咬除坏死的骨质达基底渗血,敞开死腔,彻底止血,1.5%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VSD放置:依据创面大小,裁剪VSD泡沫,超出创缘0.5~1 cm,放置引流管,黏贴生物膜;(3)术后处理:如渗出多,持续低负压引流24~48h,引流物减少后,改为间歇式;渗出少,可直接采用间歇式。
 
  一般置VSD 7—10d后,依据创面情况采用缝合、自体皮移植、皮瓣移植或继续负压治疗,至创面愈合。
 
  3 结果27例38处创面,经过VSD治疗1~4次后,17处行自体皮移植,4处皮瓣修复,5处扩创缝合,12处单纯VSD治疗;29处痊愈,9处好转。3例失访,2例已故,随访6个月~ 4年,痊愈创面6处再次出现小破溃,好转创面3处加重,6处稳定,余外观满意。
 
  讨论难愈性创面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是指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愈合进程达到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表现为创面延迟愈合 。临床常见有糖尿病足溃疡、压力性溃疡、静脉淤积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等,表现复杂多样,由于病因学复杂、治疗周期长、效果差,时常出现推诿现象,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创面处理是治疗核心:传统开放式换药贯穿漫长治疗过程,费时、费力、效果差。VS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伤口,尤其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治疗无效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及不能立即施行外科创面修复方法的伤口。VSD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核心技术点为负压引流、创面封闭。通过负压引流,可有效地清除局部分泌物、毒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减轻组织水肿,创面血流量显著提高。创面封闭提供了湿润的创面愈合环境,利于保持细胞活力,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还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促进创面愈合同时阻止了外来菌的入侵,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疗效优于传统换药 。VSD技术应用慢性难愈性创面,我们的体会:(1)病因治疗是基础,也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要对患者进行基础病及创面评估,制定出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案;(2)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充分告知疾病复杂性,治疗长期性,病情反复性;(3)有效清创是VSD疗效保障:通过清创,去除异物、感染坏死组织,敞开死腔,打破病理炎症状态,重新启动愈合过程;(4)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引流量、性质,引流管是否通畅等,及时处理;(5)负压吸引模式,创面感染重,水肿明显,渗出较多时,早期可采用持续低压吸引,后改为间歇吸引,负压值80mmHg,由于创周皮肤循环不良、质地差,建议采用有效低压吸引;(6)慢性创面多为耐药菌,采用敏感抗生素、短程应用;(7)自体皮移植术应用更为广泛:小创面可望自行愈合,大部分创面VSD治疗后,仍需要行皮片移植或皮瓣修复,相对皮瓣修复而言,皮片移植创伤小,不受创面大小限制,可重复采用等优点,更适合慢性创面修复。移植皮片外层应用VSD可提高植皮成活率。皮瓣应用因年龄、局部循环不良等因素受到限制。
 
  总之,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要重视病因治疗,外科修复技术仍是关键,VSD作为一种高效促进创面愈合的辅助治疗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循环,缩短病程,提高植皮成活率。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