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论胃肠镜清洗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胃肠镜在临床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也越受到来越重视。李筱轶等对石家庄市12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调查显示12所医院全部建立了内镜管理制度,其中4所医院未设置独立洗消间,多所医院消毒灭菌方式正确但清洗过程不规范,抽样检测6条消化内镜清洗效果,2条不合格。因此,做好内镜清洗消毒有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经过内镜传播、减少内镜引起的交叉感染、保护内镜操作人员的健康,延长内镜使用的年限。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清洗剂大致相同,有碱性清洗剂、中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和多酶洗剂等,本文不详细介绍。本文就内镜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l 酸性氧化电位水酸化离子水是氯化钠溶液通过电解而成,消毒机理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消灭微生物,在PH2.3~2.7、氧化还原电位1100—1200 mv、游离氯3—5 ppm三者共同作用的环境下,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芽孢等,消毒处理后,只要取出内镜,其镜身和管腔内的残留液遇到阳光和空气就会氧化成普通水,而不再具有酸性,无毒、无害,不须再用水冲洗。在彻底清洗基础上,酸化离子水消毒内镜30 s可杀灭脊髓灰质炎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清除率可达100.00%。有报道指出在彻底清洗内镜的基础上,氧化电位水处理可达高水平消毒,可杀灭大肠埃希菌(包括0157)、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茵、分支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白色念珠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1)等,其清除率可达100.00%。EOW杀菌速度快速,在无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30 s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HbsAg的抗原性。张艳红等 用EOW 消毒胃镜,对胃镜上细菌的消除率可达96.60% 一99.9O% ,对HBsAg的消除率为100.00%。在人工清洗粘液、唾液等有机物的基础上,利用EOW 冲洗、浸泡5 rain,达到胃镜消毒的要求。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EOW 可将胃镜清洗、消毒一并完成,且消毒后,EOW 还原成水,不污染环境,也避免了消毒后用自来水冲洗胃镜,可能造成的2次污染。
 
  2 2%戊二醛戊二醛属灭菌剂,通过两个醛基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作用。目前临床上少用。其清洗不彻底的内镜管腔常常会因组织蛋白凝固而堵塞,必须浸泡前彻底清洗干净,涮洗、多酶洗、清洗三步不可缺一。有研究表明,戊二醛消毒时间要20min,具有刺激性气味,有部分人群过敏。可刺激操作者流泪,引起部分人咽痛、咳嗽、哮喘,对抽风系统要求强排,对镜身有影响,再次使用可刺激黏膜。
 
  3 邻苯二甲醛邻苯二砰l醛是一种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的高水平消毒剂,为新型芳香族醛类化学消毒剂,其理化及生物性能非常稳定,抗酸碱性干扰,PH值适应范围广(3—9),抗有机物干扰,克服了传统醛类消毒灭菌剂毒性大的缺点。0.55%的邻苯二甲醛就可以杀灭所有微生物,达到灭菌水平。不影响连台手术的等待时间,提高器械的使用率及周转率,可减少贵重器械的购置,降低医院的成本。目前临床中主要反映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接触皮肤、衣物后会着色反应,不易洗去,需要注意防护。
 
  4 新型复方戊二醛消毒液新型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呈碱性,其在普通戊二醛基础上,添加了一种促进剂,减轻了戊二醛的刺激性气味,同时减少了戊二醛消毒液的泡沫。有文献报道:新型复方戊二醛低味、低泡;使用中戊二醛消毒浸泡器械3、7、14 d后,其戊二醛含量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06%、2.28% 、5.58% ;胃镜在该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1 h,经检测,细茵总数平均为9个,无致病菌;浸泡10 h后,细菌总数为0,无致病菌;医疗器械在该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10 h,可达到灭菌效果;连续使用14 d后的该戊二醛消毒液浸泡医疗器械10 h,仍可达到灭菌效果。
 
  5 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采用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及加强吊挂状态下消毒维持,通过确保胃镜的高水平消毒,防止对医源性HBV交叉感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的胃镜合格率为100.00% ,明显优于常规消毒法的76.00% ;且改良消毒组的活检钳的灭菌效果、2%戊二醛及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合格率分别为96.00% 、96.0o% 、98.00% 。
 
  6 3M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3M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高活性蛋白酶等多种酶制剂的多酶清洗液,能够快速高效的分解内镜镜身表面、管道内部、活检口等复杂部位的有机污染物,包括各种体液和组织蛋白等。王萍等 指出使用3M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后得到的微生物下降对数级为3.36±1.19,清水组为1.21 4-1.14,而在酶洗后微生物的下降对数级和消毒后微生物的下降对数级分别为3.36±1.19和3.47±1.14,整体体现出较好的清洗能力和兼容性。
 
  虽然很多医院都制定了严格的清洗消毒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内镜结构复杂、清洗消毒时间不足、清洗消毒装置效率低、清洗消毒和自我防护措施落实不彻底等原因,导致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理想,这些都希望在今后可以进一步完善。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