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生殖道感染所致,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临床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霉菌性阴道炎亦为胎膜早破病因之一。本文研究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探讨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11月,本院对头位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98例,年龄18~40岁,平均28.1岁,破膜时妊娠28~42周,平均35.3周;对照组96例,年龄17~43岁,平均29.3岁,妊娠28~43周,平均36.5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选病例均无内外科合并症并除外其他病原体感染。
 
  1.2 胎膜早破诊断标准 临产前孕妇自觉有大量液体从阴道流出,并有下列一项以上者:检测阴道液pH值>7;阴道液涂片干燥后镜检可见羊齿植物n十状结晶;阴道窥器检查见阴道后穹隆有羊水积聚或有羊水白宫口流出;羊膜镜检查可以直视胎先露部,看不到前羊膜囊。
 
  1.3 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灼痛、肿胀、排尿时烧灼感等症状。妇科检查发现小阴唇侧及阴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糜烂、被覆白色膜状物,白带粘稠,呈豆渣状或凝乳样? 。阴道分泌物加10% KOH悬滴法镜检时见到典型念珠菌假菌丝或孢子为阳性。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破膜超过12小时即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口服阿莫两林0.5g,3次/日,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日;对照组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5 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新生儿的黄疸、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x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2.1 母亲结局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母亲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新生儿结局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的的肺炎、黄疸、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破裂,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母儿感染等不良结局,最常见病因是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
 
  引起胎膜早破的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很多,支原体、衣原体、淋菌、溶血性链球菌、霉菌等等,均可引起胎膜早破。
 
  为预防感染,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临床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对支原体、衣原体、淋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效,但对霉菌无效,甚至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并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
 
  自从人类发明抗生素以来,抗生素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但是,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导致细菌耐药,催生了超级细菌的产生。超级细菌在基因突变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抗生素的定向选择,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对自身进行“升级” 。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越来越少,而新的抗菌药物开发上市已赶不上耐药菌快速上升之势 ,人类正面对更大的挑战。
 
  研究资料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许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无依据调整给药方案,频繁交换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预防用药不当;联合应用不当;高起点选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等。
 
  对于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否合理,未有学者进行有关报道。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否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 生儿的黄疸、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故霉菌性阴道炎合并胎膜早破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使用,可以为人类造福;不当使用则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胎膜早破患者,用药前需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确定致病菌,对症用药,单纯霉菌感染患者可以不预防应用抗生素,科学、合理用药,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此类患者需定期复查,加强监测,如有继发感染或二重感染,即应根据病原学种类,合理应用抗生素。妇产科的临床医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抗生素应用理念,科学应用抗生素,为广大妇女及下一代的健康做出贡献。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