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医学论文论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护理

  胃十二指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目前应用已十分广泛。氩气刀又叫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内镜下电凝技术,其操作简单,创面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一6月对97例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l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97例。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2岁;55例患者为多发性息肉,息肉最大直径约2.2 cm。
 
  1.2 主要仪器胃镜为日本Pentax EG-2931;氩气刀为德国Er_be ICC 200型,直喷型,工作长度2.2 ITI,孔径2.3mm,功率40~60 W,氩气流量1.6~2.0 L/min。
 
  1.3 护理及操作方法97例患者均在无痛胃镜下用氩气刀直接摘除息肉。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认真检查仪器,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时在胃镜直视下发现息肉后,用氩气刀探头在距离息肉2~3 mm 处通电进行烧灼,每次通电时间为1~2 s,直至观察到息肉完全脱水变白并凝固方可停止,同时观察有无出血、黏膜下气肿、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细心指导和健康教育,嘱患者禁食禁饮,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并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出现。
 
  2 结 果97例患者均在内镜下顺利切除息肉,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复查病灶恢复良好,无复发。
 
  3 讨 论
 
  3.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① 心理护理。部分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合并有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且病程较长,故患者对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息肉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担心手术失败。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向患者表明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影响病情,不利于病情恢复,而乐观、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耐心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并予以耐心解释,尽量减轻患者的疑惑,增强其信心,从而配合治疗。② 术前检查及准备。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大致操作流程,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及辅助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艾滋病和梅毒筛查等,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慎重排除禁忌症。对于近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停用至少1周后再行治疗。手术前1天晚上10点至术前需禁食禁饮。治疗前10~20 min需口服二甲硅油散以消除胃内泡沫,并服用1支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部局部麻醉。在急救药物仪器准备方面,为确保安全,术前遵医嘱以静脉留置针开通静脉通道便于术中急救用药。常规准备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钛夹、内镜注射针、心电监护仪及氧气等,做好内镜药物喷洒止血和注射止血准备。
 
  3.2 术中护理手术时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头垫低枕,使颈部松弛,松开领口及腰带,患者口边置弯盘,有假牙者应取下,放置并固定好牙垫。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对进镜、息肉切除的反应,并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有无呕吐、呼吸抑制的表现,防止误吸发生,如有异常,应积极配合医生救治。
 
  3.3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嘱患者尽量在病床上排便,避免过度体力活动。严格禁食禁饮至少6 h,创面较大、切除息肉较多的患者需延长禁食禁饮时间。开放饮食后先给予流质饮食1~2 d,如无异常可进半流质饮食2~3 d,再改成软食,这样可以让手术创面充分愈合。如无并发症发生,可进温凉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术后1周内忌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并遵医嘱给予PPI类药物静滴,2次/d,静脉补充营养液和水电解质。术后24 h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如发现有持续性腹痛、腹胀、呕血、心悸、头晕、血压下降、排便次数增多及大便呈黑色,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警惕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3.4 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前应向患者详细讲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嘱其清淡饮食,戒烟酒,术后1月内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剧烈活动,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及乐观情绪。出院后口服PPI制剂至少1周,每日1~2次,指导患者观察大便颜色及注意有无腹痛发生,如有腹痛、解黑便等症状,及时来院就诊。术后3个月内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观察病灶恢复情况。
 
  内镜下通过氩气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本研究中所有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复查病灶恢复较快,无复发。术前、术中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的全面、细致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