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在六安市终末期肾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人,但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 ,农村地区居民是慢性肾脏病高发人群。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ESRD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replacement therapy,RRT)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医疗费用已对政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社会负担。RRT主要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pefitone~dialysis,CAPD)是PD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根据我国透析登记报告,2011年底我国PD与HD病人数量分别为2.6万和16.3万人,这种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政策导向有关,随着PD技术的Et益完善,政策上的支持日益加强,PD病人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我院自2010年3月以来,至今已开展PD病人共148例,现就这些患者的构成、并发症和相关情况等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腹膜透析在我市ESRD人群中的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ESRD患者,植入PD导管进行PD治疗者共148例。
1.2 PD植管、CAPD操作方法和随访患者均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PD导管植入。采用Baxter公司的Tenckhof管,其中卷曲管76例,普通直管72例、“双联系统”腹透管和腹膜透析液进行PD治疗,腹透液葡萄糖浓度为1.5% 和2.5%二种,根据患者实际容量状况和腹膜平衡试验结果调整,透析剂量:CAPD 2 000 mL×2—5周期/24 h。
植管后先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3~5 d后开始CAPD。患者出院前均进行有关居家CAPD健康教育及操作培训,培训评估得分须达90分以上方可出院。每月电话随访一次,不定期门诊随访,特殊患者上门家访。
1.3 资料采集 患者资料包括性别、植管时年龄、住址、原发病、医疗费用支付类别、植管时间、植管方式、透析管类型、并发症等。
1.4 相关指标的计算腹膜炎发生率=12月内所有PD患者的腹膜炎次数/12月内所有PD患者贡献的月数;退出腹膜透析前治疗时间(time on therapy,TOT)=总掉队病人月总和/总掉队病人数;掉队率(drop out rate,DOR)=掉队人数/平均病人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148例进行PD治疗的ESRD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年龄14—80岁,平均(46.21±17.2)岁,其中<30岁14人(9.46%),30—55岁111人(75%),56—65岁l4人(9.46%),>65岁9人(6.08%);腹膜透析时间:1~36月;原发病:慢性肾炎107例(72.3%),糖尿病、肾病l2例(8.1%),良性小动脉肾硬化l0例(6.75%),梗阻性肾病3例(2.02%),狼疮性肾炎4例(2.7%),类风关。肾病4例(2.7%),痛风性肾病2例(1.35%),紫癜性肾炎1例(0.67%);医疗保险情况:职工医保19人(12.83%),城市居民医保5人(3.38%),新农合医保124人(83.78%)。
2.2 临床转归及并发症情况临床转归:退出34例:其中改血液透析l3例(原因为感染l2例:真菌4例,结核l例,其它感染7例,漂管:1例),转肾移植1例,死亡20例(原因:心脑血管疾病11例,严重感染2例,自杀2例,不明原因腹腔出血1例,恶性肿瘤1例,不明原因3例);并发症:发生遂道感染2例,出口处感染5例,胸腹瘘1例,漂管9例(6.75% ,其中6例均为卷曲管,3例为普通直管);发生腹膜炎32例(腹膜炎发生率为1:49病人月),其中:真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头状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d一溶血链球菌1例,微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氏志贺菌1例,结核杆菌1例,培养阴性9例(28.12%)。
截止到2013年5月腹膜炎发生率:1:49病人月,DOR为16% ,TOT为21.2月。第一年患者生存率:91.22% ,技术生存率:91.22% ;第三年患者生存率:87.84% ,技术生存率:86.94% 。
3 讨论对于ESRD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透析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有以下优点:(1)在透析时无明显急剧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因此,对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龄患者来说腹膜透析更加安全。(2)腹膜透析24 h持续平衡进行,很少发生失衡综合征。(3)无需建立血管通路,适合血管条件差,建立动静脉内瘘有困难的患者。(4)无需体外血液循环,不需扎针,不会流失血液和发生交叉感染。
(5)不需抗凝剂,一般不用肝素,更适合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6)能较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7)清除中分子物质优于普通透析。(8)无需血透机、水处理等特殊设备,操作容易,可在家自己操作;且透析时不卧床,对正常工作和学习影DflJJ,。(9)腹膜透析通过腹膜可清除部分血管活性物质,使血压易于控制。当然它也有诸如:(I)易发生腹膜炎。
(2)小分子物质清除率低。(3)蛋白质丢失多,易导致营养不良。(4)透析液中的糖易引起血脂、血糖升高及体重增加等缺陷。2011年在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工作会议上,将把大力推进腹膜透析作为我国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并做好了相关各项医疗保障任务的动员和部署。加之香港地区“腹膜透析优先”政策的成功实施,可以预计未来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的数量还会持续的增加。
近几年随着透析方法、透析液和透析装置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腹膜透析的并发症大为减少,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腹膜透析。我中心PD患者大部分来自六安市周边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救治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本组患者职工医保19人(12.83%),城市居民医保5人(3.38%),新农合医保124人(83.78%),农村病人占了绝大多数,也反映了这种状况。同时山区交通不方便,血液透析难以涵盖二级以下医院,患者距血液透析中心较远,也是大部分农村患者选择腹膜透析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发病的分布与国内其他中心相仿,只是慢性肾炎的比例占到了72.3% ,而糖尿病 肾病仅占8.1% ,可能与本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慢性肾炎占整个慢性肾脏病比例较高,同时与医生对病人的选择有关。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6.21-4-17.2)岁,其中<30岁14人(9.46%),30~55岁1l1人(75%),56—65岁14人(9.46%),>65岁9人(6.08%),年龄结构较轻,85%以上分布在55岁以下,非常有利于PD治疗,近期有资料表明,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其2年、5年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与65岁以下组并无明显差异 ,但本组患者>65岁仅占6.08% ,且观察时间较短,故未做进一步分析。我院患者使用的全部都是Tenckhof导管,漂管率6.75% ,且多数为卷曲管,与国内报道的16.67% 明显偏低 ,可能与我们每次的术前准备较为充分有关,但有一例因为漂管作了三次手术,可能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感觉卷曲管与普通直管相比无明显优势,反而因为管头体积较大,增加大网膜裹管的机率。发生腹膜炎32例(1:49病人月),其中:真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头状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d一溶血链球菌1例,微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氏志贺菌1例,结核杆菌1例,培养阴性9例(28.12%),与其他报道相似;只是真菌性腹膜炎比例较高,可能与我市患者大部分在山区农村,居住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层次较低,加之我们开展腹膜透析时间较短,梅雨季节到来时针对性宣教不足等有关;培养阴性的腹膜炎占28.12% ,与国内其他中心报道相比偏高,与我们实验室不能做离心培养相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退出原因除患者死亡外,感染占据了绝大多数,可见感染目前仍是PD最主要的并发症。另外,我院DOR为16% ,TOT为21.2月,DOR呈逐渐下降、TOT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我们加强患者管理,同时严格把关腹膜透析指征相关。第一年患者生存率:91.22% ,技术生存率:91.22% ;第三年患者生存率:87.84% ,技术生存率:86.94% ,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以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也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但病例数较少,未进行进一步比较。另外,国内也有报道,药物介入能显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方面我们经验尚缺,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中改善、提高 。
总之,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交通、文化层次等问题,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救治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改善,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投入少,不需特殊设备等优势,只要加强患者教育,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适合在六安市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居民中开展。
本文是由学术期刊吧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