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发表论文360期刊: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发表论文360期刊:
        下呼吸道感染是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类型之一,是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医院感染死亡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愿因,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威胁病人生命,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由于各种侵入性医疗设备(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透析装置和呼吸机等)的反复应用,构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一、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病人自身因素   
    年龄因素是影响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本组资料显示,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发生感染39例,占73.58%,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器官功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我院ICU收治的患者呼吸道本身疾病及高龄患者居多,这些患者都具有病情危重、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机体的防御功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导致感染率高。
        2、入住ICU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   
    入住ICU时间>3d,患者感染的机率较大,住ICU时间>8d,感染率达79.24%(28.3%+50.94%)以上。由于ICU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感染的危重病人相对集中, ICU病人来源于院内外各科室,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严重合并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粘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交叉感染,加之病情危重,大多已较长时间应用过各种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使这些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住在ICU患者因病情需要须进行抢救性、侵人性操作,各种插管、导管、机械通气等应用,不断增加易引起常居菌定植改变、微生态环境失衡,极易发生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
        3、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   
    由于机械通气刺激呼吸道产生分泌物,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加之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可引起致病菌的直接带入,很易出现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具有复杂的管道系统,难以彻底消毒和灭菌,并提供了含水环境,易于病原菌生长繁殖, 呼吸机管道中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增加了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从本资料显示, 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占所有比例高,正常人口咽部菌群包括许多可以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可随口咽分泌物经吞咽等动作进入下呼吸道,由于患者置有气管插管, 有创操作的介入,致使吞咽功能和呼吸道清除功能不全, 使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消失,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胃肠病原菌在口咽部定植,导管本身还可以成为病原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原有的呼吸道屏障被破坏, 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湿化与过滤作用, 影响纤毛运动功能和分泌物的排出, 因而易发生感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大多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显著增加,表现为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氮的丢失和蛋白补充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则易造成脱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Cook[4]等报道,由于下呼吸道感染所致死亡的发生率为20%~71%。因此预防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4、 医源性因素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医护人员的手是携带病原徽生物的载体, 护士、护工与患者频繁接触, 是引起手污染的最重要的人群, 手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二、护理
        1、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危重患者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为危重患者建立一个安静、舒适、适宜的环境。室温控制在22℃ ~24℃ ,相对湿度55% ~65% 。限制人员的过多流动,进入ICU要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采用湿扫床,严格一床一巾。每日用消毒液湿拖地面两遍,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认真执行空气监测,定期作细菌培养。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所有的护理由护士完成, 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加强个人卫生,根据病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出,对无特殊禁忌患者常规采用大于300半卧位,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加强呼吸道管理  
    对意识清楚患者,护士要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如遇到无力咳出或无法排除或昏迷患者,可抽吸痰液。抽吸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吸痰管和患者体位。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与气切内套管,并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 。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避免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断开而增加的污染机会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操作按要求进行,由于气管内吸引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为减少气管内吸引相关并发症,气管内吸引应是根据病人需要而不是定时,不应该把吸引作为一个常规,要掌握吸痰指征, 吸痰时注意勿上下提抽,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吸引的临床指征:尽量鼓励病人自己把分泌物咳出,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患者有频繁或持续呛咳, 痰鸣音增多,气道分泌物相关SPO2降低,气道峰压增加,任何可疑气道通畅相关的突发性呼吸困难。
        3、侵入性操作的执行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大量抗菌药物应用和多种侵袭性操作, 与普通住院患者相比, 医院感染机会更多, 病死率也更高[3]。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机会,反复气管内吸痰易致下呼吸道黏膜机械性损伤,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把外来致病菌带给病人造成的交叉感染,因此,在执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尽可能严格无菌操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留置气管插管的时间,气管插管拔管前一定要彻底吸出气道内痰液,以免分泌物积聚导致肺部感染; 同时加强洗手,两次操作间必须洗手,加强相关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管理,以免交叉感染。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尽量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4、做好口腔护理  
    由于行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内的细菌不能自行清除,患者唾液减少,牙菌斑产生,护理不当会加重口腔炎、齿龈炎、VAP的发生,口腔护理的目的可以使患者舒适、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因此护士需要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因不恰当操作带来医院感染。
        5、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  
    护士应加强无菌观念,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强调各项检查、操作、护理前后均要彻底洗手。工作有计划性,要合理安排检查、治疗计划,集中统一,一次性完成,避免反复操作,过多损伤,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动作应轻柔,防止感染的发生。
        6、营养及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采用静脉高营养的患者,一定要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评估,经口进食的患者鼓励病人进食、饮水,保证机体营养,预防返流和误吸。病人进食后未抬高床头而进行咳嗽,引起食物返流入肺。掌握好进食与吸痰的时机,进餐后30分钟不宜吸痰。必须吸时,采用半卧位,时间要短,动作要轻以免发生误吸。一般来说,肠道内营养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通过肠黏膜向肝脏和血液移行,并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感染。
        7、加强消毒隔离,做好医院感染监测   
    把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加强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作为防治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所用呼吸机环路、3600接头一次性使用或进行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合理安置患者,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加强呼吸道的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患者前后均应立即洗手,以防交叉感染;必须专人使用呼吸机接头,并且每24 h作消毒处理;ICU 应定时行空气消毒、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根据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发表论文360期刊    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