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22例儿童耳廓真性囊肿诊治分析_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文: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文范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文发表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耳廓真性囊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年中我科收治的22例儿童耳廓真性囊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22例患儿,年龄为3月-9岁。15例为表皮样囊肿(68%),7例为皮样囊肿(32%),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其中4例予植皮。术后随访6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儿童耳廓囊肿以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为主,手术切除多可治愈。
        儿童耳廓真性囊肿是小儿较少见的耳廓疾病,多表现为耳廓皮下无痛性肿物,单发者居多。常为家长无意中发现,亦有出生后即被发现。病程中,肿块增长不明显或增长缓慢。
        儿童耳廓真性囊肿无自愈可能,需手术切除,明确诊断需病理检查。耳廓结构特殊,主要为软骨及耳廓皮肤构成,皮下组织少,囊肿常与皮肤粘连,如切除不彻底可导致复发。如肿块较大,切除后亦造成皮肤缺损,必要时需行植皮。
        本文通过对2006年5月至2011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22例儿童耳廓真性囊肿病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例患儿,年龄范围3月-9岁,平均3.6岁;性别:男16例,女6例。
        1.2临床表现  病程:1周-7年,平均1.4年。生后即发现3例,其余均为无意中发现。部位:左侧10例,右侧12例。位于耳廓上方附着处10例,耳甲艇5例,耳甲腔4例,耳廓后面1例,耳轮结节1例,耳廓后沟处1例。肿块直径0.5cm-2cm,平均1.2cm。查体: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高出皮面。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差,多与皮肤粘连,无红肿及压痛。
其中8例耳廓囊肿行B超检查,显示耳廓皮下低回声区。
        1.3手术方式  所有病例均于静脉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其中18例采取皮下钝性剥离囊肿,完整切除后未造成局部皮肤坏死;4例因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取耳廓后沟后方1.5cm处皮肤植皮缝合。
        2  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15例(68%)术后病理报告为表皮样囊肿,其中7例伴异物巨细胞反应,1例伴异物肉芽肿形成;7例(32%)为皮样囊肿,其中1例伴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随访6月至5年,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儿童耳廓真性囊肿以表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较多见,而皮样囊肿病例报道少见。表皮样囊肿,亦称上皮样囊肿,因外伤致表皮进入皮下生长而成。囊肿壁由表皮所组成,囊内为角化鳞屑。好发于易受外伤或磨损的部位。本组病例中,3例出生后即发现耳廓囊肿者,术后病理均为表皮样囊肿,而其余病例家长也否认有明确的耳廓外伤史。在排除了后天外伤因素后,耳廓表皮样囊肿的形成很可能与耳廓胚胎发育障碍、表皮层位于真皮层内,逐渐发育而成上皮性囊肿的先天性因素有关[1]。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主要是沿胚胎闭合线处分离的表皮细胞形成的囊肿。损害多发生于头面、颈、腹和背部的中线,尤以眼眶、眉部外侧常见,发生于耳鼻咽比较罕见。约40%的损害见于出生时,60%在5岁以内发生[2]。童雷等[3]曾报道4例耳廓附丽处皮样囊肿。本组病例中皮样囊肿占32%,表明皮样囊肿并不罕见,皮脂腺囊肿却未发现。
        临床上不易从外观表现明确耳廓肿块性质,B超作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简单方便,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表皮样囊肿提示较低信号的匀质团块,皮样囊肿提示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但耳廓囊肿本身体积较小,位置特殊,B超探头操作不便,且儿童多好动不配合检查,B超检查有其局限性。术前检查还是以鉴别耳廓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为主。真性囊肿,其囊壁有内衬上皮;假性囊肿,如外伤性囊性血肿、囊肿性软骨膜炎等,为组织间隙内积液,无内衬上皮。两者可通过询问病史以及B超、穿刺等手段鉴别。同时,耳廓肿块亦有其他病种,如毛母质瘤、异物肉芽肿、真皮钙化结节、混合性脉管瘤、脂性肉芽肿等,需予鉴别。
        耳廓真性囊肿,最终主要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表皮样囊肿组织病理示衬以鳞状上皮,内充角化物。皮样囊肿组织病理示衬以鳞状上皮,囊壁内含成熟的表皮附件。
        对于耳廓真性囊肿,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耳廓结构特殊,皮下组织少,表层皮肤常与囊壁融为一体,囊壁与底部软骨膜亦有粘连,不易分离。手术需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保持囊壁完整,可采用钝性分离的方式,必要时可切除粘连的部分皮肤或软骨。(2)若皮肤缺损较大,无法缝合,可取耳后皮肤植皮。多采用全厚皮片取皮,包裹加压包扎法处理。
        儿童耳廓真性囊肿生长缓慢,一旦发现宜尽早手术切除。手术应彻底切除囊肿,避免复发。
有关肿瘤的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