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38例_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
关键词: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代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关注留守儿童论文发表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较常见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生,以中青年妇女多见。中医称之为面黑斑,肝班等。该病虽然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和心理健康。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均不满意。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门诊已确诊的黄褐斑病人,其中女性36例,男性2人。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8月—10年,平均3年7月。皮疹为面呈黄褐色或深褐黄色斑块,分布于颧,颊部位28例,口周围4例,额头及鼻部6例,部分状如蝶形。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抑郁、胸肋胀满、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急燥心烦。女性患者10例伴有月经不调,舌或有瘀斑。
1.2 病例选择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色素病学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块,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2)无明细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1]
1.3 治疗方法 中药验方: 红花、桃仁、当归、川穹、白芍、生地黄。视病情酌情加减:伴情绪抑郁胸肋胀满者加柴胡、黄芩;血瘀者加丹皮、益母草;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茯苓;腹胀便溏者加炒山药;纳差者加陈皮;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杜仲;心烦失眠者加黄柏、知母、酸枣仁;肾精不足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脾肾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1剂1天。水煎服,分2次服用。21剂为一疗程。
同时服用vitC0.5.vitE0.1均为3次每日
外用石膏倒膜:煅石膏加少许白芷、桃仁粉末,制成石膏面膜,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上述诸药及治疗,连用四疗程完毕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瞩患者保持心情开朗,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少食高脂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户外适当遮挡,避免阳光照射。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2003年12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班,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退;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化;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2.2 结果:经治疗四个疗程后,基本治愈20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除2例口服中药胃肠不适外,其余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黄褐斑是多见女性而难治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颜面对称性皮损,淡褐色至深褐色甚或呈淡黑色的色素沉着斑,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无炎症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外因,如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直接刺激作用,以及某些花妆品及日光照射而引起,或内因由角质形成细胞或其他细胞如成纤维细胞释放的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黑素细胞间接刺激引起,或因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与黄体酮联合作用使黑色素增加所致。也见于女性生殖疾患,如结核,慢性酒精中毒。肝病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因犹思抑郁,肝失调达,郁久化热,火燥结滞于面,或气滞血瘀,胃中瘀热,阳明经络阻滞,或汗出当风,肌肤营养失和,或冲任失调、妊娠血已养胎而面部失养发病。
本方中药之红花、挑仁能活血化瘀;当归能补血和肝,调经止痛,加熟地能助当归滋阴补血;白芷能养血柔肝;川穹[2]为血中之气药,善走头面引药上行,且具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可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皮肤光洁舒展皱纹,对减轻色素有很好的作用。熟地黄、当归[3]对 氨酸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祛斑的目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以舒肝理气,健脾益气、补益肾精、温肾助阳,从而使气机调畅,助气血生化,气血充盛,颜面润泽,黄褐斑得以消散。
维生素C能抵制多巴的氧化,使皮肤形成的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物资,维生素E则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增强光防护作用。
石膏倒膜里加适量白茬、桃仁可起活血化瘀、脱色的作用。
所以中西医协同,标本兼治,想得益彰,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儿童护理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关键词: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代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关注留守儿童论文发表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较常见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生,以中青年妇女多见。中医称之为面黑斑,肝班等。该病虽然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和心理健康。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均不满意。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门诊已确诊的黄褐斑病人,其中女性36例,男性2人。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8月—10年,平均3年7月。皮疹为面呈黄褐色或深褐黄色斑块,分布于颧,颊部位28例,口周围4例,额头及鼻部6例,部分状如蝶形。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抑郁、胸肋胀满、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急燥心烦。女性患者10例伴有月经不调,舌或有瘀斑。
1.2 病例选择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色素病学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块,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2)无明细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1]
1.3 治疗方法 中药验方: 红花、桃仁、当归、川穹、白芍、生地黄。视病情酌情加减:伴情绪抑郁胸肋胀满者加柴胡、黄芩;血瘀者加丹皮、益母草;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茯苓;腹胀便溏者加炒山药;纳差者加陈皮;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杜仲;心烦失眠者加黄柏、知母、酸枣仁;肾精不足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脾肾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1剂1天。水煎服,分2次服用。21剂为一疗程。
同时服用vitC0.5.vitE0.1均为3次每日
外用石膏倒膜:煅石膏加少许白芷、桃仁粉末,制成石膏面膜,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上述诸药及治疗,连用四疗程完毕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瞩患者保持心情开朗,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少食高脂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户外适当遮挡,避免阳光照射。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2003年12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班,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退;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化;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2.2 结果:经治疗四个疗程后,基本治愈20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除2例口服中药胃肠不适外,其余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黄褐斑是多见女性而难治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颜面对称性皮损,淡褐色至深褐色甚或呈淡黑色的色素沉着斑,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无炎症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外因,如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直接刺激作用,以及某些花妆品及日光照射而引起,或内因由角质形成细胞或其他细胞如成纤维细胞释放的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黑素细胞间接刺激引起,或因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与黄体酮联合作用使黑色素增加所致。也见于女性生殖疾患,如结核,慢性酒精中毒。肝病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因犹思抑郁,肝失调达,郁久化热,火燥结滞于面,或气滞血瘀,胃中瘀热,阳明经络阻滞,或汗出当风,肌肤营养失和,或冲任失调、妊娠血已养胎而面部失养发病。
本方中药之红花、挑仁能活血化瘀;当归能补血和肝,调经止痛,加熟地能助当归滋阴补血;白芷能养血柔肝;川穹[2]为血中之气药,善走头面引药上行,且具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可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皮肤光洁舒展皱纹,对减轻色素有很好的作用。熟地黄、当归[3]对 氨酸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祛斑的目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以舒肝理气,健脾益气、补益肾精、温肾助阳,从而使气机调畅,助气血生化,气血充盛,颜面润泽,黄褐斑得以消散。
维生素C能抵制多巴的氧化,使皮肤形成的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物资,维生素E则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增强光防护作用。
石膏倒膜里加适量白茬、桃仁可起活血化瘀、脱色的作用。
所以中西医协同,标本兼治,想得益彰,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儿童护理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