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炎性细胞变化的研究_护士进修杂志投稿邮箱

护士进修杂志投稿邮箱:
关键词:护士进修杂志投稿邮箱  护士进修杂志编辑部   护士进修杂志社   护士进修杂志稿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12月在我们两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者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10~65岁,平均38.48 岁。诊断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对照组123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符合1986年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标准,既往无变应性鼻炎或哮喘病史。男71例,女52例,年龄15~68岁,平均37.25岁。
  1.2  试验方法  鼻黏膜标本是取自变应性鼻炎患者及正常体检者鼻腔下鼻甲黏膜,用刮拭涂片法,其刮片范围直径约0.7~1.4cm,经95%乙醇固定,再用Wright 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10×40)的镜头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
  1.3  皮肤试验  5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有48例接受变应原皮肤点刺测定,采用德国阿罗格试剂,以组胺为阳性对照液,点刺部位皮丘>5mm、局部红晕增大为阳性[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用t检验,计算出P值。
  2  结果
  2.1  鼻黏膜细胞学检查结果  健康体检者下鼻甲鼻黏膜主要细胞成分以上皮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为主,偶见嗜酸粒细胞。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发作期下鼻甲鼻黏膜的确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检查结果中看到,上皮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明显增多(P<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并出现了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炎性细胞的数量  (略)
  2.2  变应原皮试结果  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变应原皮试,其结果:花粉阳性43例,占89.6% ;尘螨阳性42例,占87.5% ;屋尘阳性40例,占83.3% ;真菌阳性25例,占52.1% ;兽毛阳性11例,占22.9% 。
    3  讨论
  目前认为,变态反应性炎症的机制是Th2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各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介质共同起作用。参与变应性炎症的细胞不单纯是嗜酸粒细胞的浸润,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也参与了炎症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55例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者下鼻甲黏膜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测观察: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呈显著性增加,上皮细胞明显减少。因刮片为表层黏膜组织,未能检测到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而对照组的鼻黏膜则是以上皮细胞为主。
  于嗜酸粒细胞能产生强碱性蛋白颗粒,如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主要碱性蛋白(MBP),并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神经毒性,其中ECP可促进组胺的释放。特别在炎症过程中能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介质释放和上皮细胞的损伤。许多研究证实嗜酸粒细胞的膜上存在着IgE的Fc段受体[2]。在鼻变态反应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鼻黏膜汇集同时也可诱导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介质释放。
 中华护理学杂志投稿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