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_中华肿瘤杂志网上投稿

中华肿瘤杂志网上投稿  中华医学会杂志投稿   中华放射肿瘤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投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4~73岁,平均(40±15)岁,<15岁1例,>60岁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9例,其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1例,显性预激10例,隐性预激9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3例,房扑3例,房速1例,所有病例均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而同意接受射频消融术。
  1.2  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  对于所有患者行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初步定位,除1例食管调搏诊断为AVNRT而心内电生理证实为左室旁道。1例体表ECG考虑为室速,而电生理证实为房扑1∶1下传,其余分型术前、术后基本相符。
  1.3  标测方法
  1.3.1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标测  先经左锁骨下静脉将6F十级导管电极在X线后前位透视下放置冠状窦内即冠状窦电极,经股静脉分别放置希氏束电极和大头消融导管电极,将大头消融导管电极放在希氏束电极下方标测,定位标准为大头电极远端一对电极记录到A及大V波,其间无希氏束电位[1]。
  1.3.2  房室旁道标测  经股静脉在高位右房、右心室分别放置6F四级导管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6F四级冠状窦电极。显性预激在窦性心律下标测,隐性旁道在右室起搏和诱发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时标测。左侧旁道先用冠状窦电极粗测,然后用大头消融电极经股动脉在左心室侧二尖瓣上细测,由冠状窦电极远端逐步撤导管寻找最短A-V或V-A间期。右侧旁道先根据希氏束及高位右心房电极初步定位后,以希氏束电极为2点,冠状窦口为5点。经股静脉送入大头消融电极2至三尖瓣环后拟钟表做360°顺钟向表测。
  1.4  消融方法
  1.4.1  房室结双径路  采用下位法,即大头电极置于希氏束部位(右前位30°),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后将大头电极下弯至希氏束电位消失为止,放电时严密观察P-R间期和心率变化,若出现PR间期延长或心率变慢立即停止放电,出现交界性心律时继续放电30~60s。
  1.4.2  房室旁道  左旁道经股动脉插管放置消融电极至左心室,在冠状窦电极附近由远向近逐点标测,使A≥1/4V,记录到A-V或V-A间期≤30ms,或AV融合,在此靶点放电;右旁道经股静脉插管放置消融电极至右心室或右心房记录最短的A-V或V-A融合,无希氏束电位后放电[2]。
  1.4.3  房速(AT)、房颤(AF)的处理  对于AT,消融最早心房激动点;对于AF,沿冠状窦口、下腔静脉口和三尖瓣之间行线性消融。
  1.5  成功标准  显性旁道者有心电图Delta波消失,隐性旁道者右室起搏呈室房分离或室房递减传导,各种刺激不能诱发室上速。房室结双径路者A-H间期无跳跃式延长[3]。
  1.6  仪器设备  采用华南公司GY-6328 三十二导电生理记录仪和GY-8100 心脏射频消融仪。
  1.7  随访方法  显性旁路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ECG)判断疗效。对心动过速发作的随访分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有无发作,有发作者门诊随访进一步治疗。
2  结果
  2.1  电生理检查结果  19例AVRT中左侧旁路14例,右侧旁道8例,单房道17例,多旁道2例。1例双旁路(一条旁路位于左前游离壁,另1条旁路位于左后游离壁),另1例为三旁路(一条旁路位于左后游离壁,另一条旁路位于右后游离壁,第三条位于右前游离壁),旁路分布:左侧游离壁旁路6例,左前间隔旁道3例,左后间隔旁道3例,左侧间隔旁路2例,右侧游离壁旁路6例,右侧间隔部旁路2例。13例AVNRT均为慢-快型(S-F型),1例AT为右房,3例AF,2例为典型房扑,1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房扑。
  2.2   消融情况  一次消融即时成功34例,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房扑消融术后,予以心内电复律后成功转复,术后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未行二次消融,旁路和结内双径路一次消融后1例复发,两次消融后均未见复发,1例AT 消融未成功。
  2.3  随访结果  1例右侧隐性旁路术后1个月内ECG提示旁路室上速复发,再次消融成功,不复发,1例房扑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术后予以胺碘酮维持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未再复发。2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术后3个月心功能恢复正常,消融总成功率94%,有效率97%。
  2.4  并发症  穿刺血管并发症3例,2例为穿刺局部皮下淤血,观察1周后淤斑已消退,无血肿,1例深静脉栓塞,予以尿激酶溶栓、肝素及华法林抗凝5天后恢复正常。
 中华医学会投稿网站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