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_护理职称论文发表
护理职称论文发表:
【关键词】护理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 代发表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
1.1 卧床休息
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
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
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1.5 警惕不典型的发病表现
有时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症状很不典型,如有的病人可出现反射性牙痛,也有的心肌梗塞先发生胃痛。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提高警惕,凡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均不可忽视,应尽早就医诊治。在病情平稳恢复期要防止病人过度兴奋,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适量的体力活动,以预防病情的反复。
2 疼痛的护理
2.1 疼痛的护理大部分患者有疼痛症状,应及时给予止痛,以罂粟碱、杜冷丁、可待因为止痛剂,应用要适量,防止循环、呼吸抑制。
2.2 吸氧 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有利于心肌梗死的康复。急性期给患者高流量吸氧持续48h,氧流量在3-5L/min。如疼痛减轻,休克解除,可降低氧流量,注意鼻导管的畅通,每24h更换一次,如果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出现重度低氧血症时,病死率较高,可采用加压吸氧或酒精泡沫吸氧。
2.3 血压、脉搏变化 血压、脉搏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的标志之一,若脉压<15—30mmHg,脉搏超过100次/min可为休克期;脉压<15mmHg,脉搏在120次/min左右,表示已进入休克期,应严密监护,特别是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脉搏的改变。
2.4 泵衰竭与补液速度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是当前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严格控制补液速度人人皆知,却忽略了患者由于疼痛、出汗、发热、纳少以及不适当的应用利尿剂等导致的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所以补液速度应视病情及用药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2.5 低血容量休克与心源性休克低血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在考虑心源性休克的同时应注意有否血容量不足。在无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下,患者若无呼吸困难,肺部罗音,肺部X线无淤血征象,低血压可能与血容量不足有关,此时可在严密监测下谨慎加快补液速度,若补液后心率不增加反而降低,肺部不出现罗音,尿量增多,血压有升高趋势,则提示确有血容量不足。若补液后心率增加,出现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则应立即控制输液速度,按心源性休克处理。
手术室护理论文发表 http://www.qikanba.com/
【关键词】护理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 代发表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
1.1 卧床休息
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
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
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1.5 警惕不典型的发病表现
有时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症状很不典型,如有的病人可出现反射性牙痛,也有的心肌梗塞先发生胃痛。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提高警惕,凡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均不可忽视,应尽早就医诊治。在病情平稳恢复期要防止病人过度兴奋,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适量的体力活动,以预防病情的反复。
2 疼痛的护理
2.1 疼痛的护理大部分患者有疼痛症状,应及时给予止痛,以罂粟碱、杜冷丁、可待因为止痛剂,应用要适量,防止循环、呼吸抑制。
2.2 吸氧 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有利于心肌梗死的康复。急性期给患者高流量吸氧持续48h,氧流量在3-5L/min。如疼痛减轻,休克解除,可降低氧流量,注意鼻导管的畅通,每24h更换一次,如果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出现重度低氧血症时,病死率较高,可采用加压吸氧或酒精泡沫吸氧。
2.3 血压、脉搏变化 血压、脉搏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的标志之一,若脉压<15—30mmHg,脉搏超过100次/min可为休克期;脉压<15mmHg,脉搏在120次/min左右,表示已进入休克期,应严密监护,特别是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脉搏的改变。
2.4 泵衰竭与补液速度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是当前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严格控制补液速度人人皆知,却忽略了患者由于疼痛、出汗、发热、纳少以及不适当的应用利尿剂等导致的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所以补液速度应视病情及用药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2.5 低血容量休克与心源性休克低血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在考虑心源性休克的同时应注意有否血容量不足。在无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下,患者若无呼吸困难,肺部罗音,肺部X线无淤血征象,低血压可能与血容量不足有关,此时可在严密监测下谨慎加快补液速度,若补液后心率不增加反而降低,肺部不出现罗音,尿量增多,血压有升高趋势,则提示确有血容量不足。若补液后心率增加,出现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则应立即控制输液速度,按心源性休克处理。
手术室护理论文发表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