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老年病的防止与护理 中国医学期刊

中国医学期刊   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期刊网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内经》通过人体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研究, 医学硕士论文文献认为摄生可以防病,祛病可以延年。《内经》中所述健康与长寿的关键乃是真气的“盛衰存在”。提出了保养真气的三大原则,即保养肾精以固其根,强健脏腑以益气源,调摄阴阳以强其用。《内经》中所提到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对强身健体、抗衰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汉代华佗积极倡导动养,即运动抗老。他创练五禽戏:“晓禽性之术,百岁犹有壮容”。他的五禽戏对我国养生学有很大影响。在饮食养生上,他提出的“基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基本虚者,得补养之性,必长其年”。充实了抗衰老理论。唐代孙思邈阐发老年病证治,多有新义,重视养生,服饵,防病延年。《千金方》论述衰老的原因是精气耗衰,该书将抗老防病的措施,重点放在保健预防上,包括老年人要饮食有节;坚持轻微体力劳动,即“小劳”;注意导引、按摩,重视情志的调摄,提出戒十二多,宜十二少;起居要规律,如鸡鸣时起,栉漱进食,得步庭院等;远房室,不可从心竭意;药饵调理,列举多种具有抗老功用的药物,提倡老年人用药应求平稳轻清,其“养老食疗”中列方17首。
    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本》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老年病学专著。它重点阐述了老年人防病理论与方法,四时摄养的措施等。对老年病的病机加以系统阐述。法重脾胃,治重食疗;得护奉养,突出预防。该书录用的老人药方以及食疗药方,大多方法简便,切于实用。元代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认为“……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者,君火也,为物所感者,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论述了心肾的关系,强调“保精全神”控制情欲过度,以增强体质,预防衰老。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脾胃论的代表,很重视脾胃精气的奉养在长寿 延年中的地位。其在《脾胃论》中有“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故其人长寿”及“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等论述。刘完素对老年人强调以阴虚阳亢立论,对老年病提倡预防在先,养生的关键是保养真气,使体内阴阳平衡,主张以饮食、起居、劳逸的调度为主,把药物作为辅助。历来医家多从虚立论认识老年病,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主张采用攻法,“陈艹坐去而肠胃结,症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从而形成了施吐、下法于老年病患者的指导思想。《医学正传》中有关老年病的论述亦有特点,可归纳为:①贵在防患于未然,既肯定了先天禀赋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后天保养的必要性,并强调医者的天职在于“扶植于生民各得尽乎天年也”,同时指出,重在未病先防,采用补虚抗衰之法,取却病延年之效;②补攻兼施之法;③善于匡扶正气;④取方神乎其技,认为单方、验方“虽至微之物,而有回生起死之功”。而胡慎柔在《慎柔五书》中强调后天之本,认为沉疴养胃,可望生机;调补后天,以培虚损;顾护生气,慎施戕伐。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及《木刻本叶氏医案》中指出,机体衰老及疾病的发生与阳阴脉衰、下元肾虚及遗传有关。叶氏主张,以自身调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强调护正气,慎攻下;顾脾胃,忌燥腻;参气象,审体质;守病机,遵治则。叶天士在老年病治疗上多采用补肾和健脾益胃法,这是基于人之生、长、壮、老,肾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阳明亦不可忽视这一学术观点。叶氏用药多采用血肉有情之品,培补体内精血,打破了补肾阳必用桂附,滋肾阴则用地黄之常例。近代医家张锡纯防治老年病的经验为:老年病多兼虚夹淤,临证中注意温阳益气,老年淤证宜兼用活血化淤之药;调虚实, 当以护脾为先;参脉证,施治谨守病机;通性味,遣药别具一格。
中国全科医学投稿       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