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临床隐性知识共享机制设计 世界针灸杂志投稿

世界针灸杂志投稿   针灸临床杂志投稿   世界针灸杂志   上海针灸杂志 
    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本身就是知识共享的程序和环节,是知识共享机制的组成部分。但识别、获取只能使隐性知识在有限的范围共享,无法充分发挥知识的效益。为使隐性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医疗机构除了要大力培育鼓励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外,还应建立临床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使隐性知识能够传播到目标人群,形成医疗机构的结构资本,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水平的同时提高医疗机构的知识资本存量。
    3.1师传徒授机制师传徒授是最古老、最典型,也是能最全面、最有效的共享专家隐性知识的方式。在师传徒授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学习、观察、模仿和亲身体验等途径,能很好地理解消化专家的知识和技能。当前医疗机构一般都有类似的知识共享措施,如医师带教、集体查房等,但往往都是初级和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包括:以隐性知识理论为指导,对现有的共享措施进行重新设计,使专家的知识更充分地被共享;延聘某一学科的老专家,为其配备若干助手,长期跟随他学习并不断进行请教交流;选取专家的典型诊疗案例,由专家组织医务人员集体观摩并进行讨论,直到领会专家隐性知识的实质。
    3.2深度会谈机制隐性知识经常是模糊和情景化的,具有强烈的内部茹性,获取它的完整意义需要知识共享双方积极地相互交流,不断地试验与反馈。深度会谈是共享情景化隐性知识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使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获取者进人一个互动框架,各取所需:一方面使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可以更好地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使隐性知识的获取者集中注意力,通过移情进人与拥有者的同一情境中,以便于更好地领会隐性知识。医疗机构通过有意识地营造开放式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如专业沙龙、集体午餐、学术旅游等,鼓励医务人员多与其他专业人员交谈,用丰富形象的语言甚至是形态表演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3.3跨科室团队协作机制复杂的疾病需要多个科室的专业知识,来自医疗机构内部不同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的跨专业团队是隐性医学知识共享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知识创造的基石。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通常拥有较多的与该专业科室相关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往往对其他科室也是有益的。可以组织多学科、多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协作团体,如冠心病诊疗协作组、腹腔镜技术协作组、体外循环协作组、器官移植协作组和放射介人协作组等。通过共同开展某项新技术、攻克某项科研难关、解决急危重病或疑难病人的诊疗问题,或利用某种医疗设备解决不同的医疗问题,使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在同一个团队里工作,隐性知识便可以得到共享。在跨科室团队完成任务解散后,不同科室人员还可将其学会的互补性隐性知识带回到各自科室。
    3.4信息化机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为隐性知识的共享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首先要建设医疗机构内部的电子网络,通过电子网络,知识拥有者和知识获取者可以随时就某一内容或解决方案进行探讨,相互交换思想和看法,获得对问题的共同认识,从而促进隐性知识在知识拥有者和知识获取者之间共享。其次,可以将专家的隐性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提取其特征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能实现专家隐性知识的编码显性化,再此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和统计学处理,作为临床路径或实践指南供其他医务人员使用。
    临床隐性知识是各种类型隐性知识中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但由于其存在形式是非格式化的,产生过程具有路径依赖性,而其识别、获取和共享往往要涉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也是各种类型隐性知识中管理难度最大的。本文应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临床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与共享,不仅能促进医疗机构隐性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其他类型社会组织隐性知识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针灸临床杂志投稿        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