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手术方法与护理要点分析-安徽医学杂志投稿

安徽医学杂志投稿   宁夏医学杂志投稿  西部医学杂志投稿 华西医学杂志投稿
  血栓形成可威胁患者生命,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因此,预防与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多数患者由于切口疼痛等,影响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使用方法如同袖带式血压计,将其袖带缠绕于患者肢体,接通电源开始工作。通过袖带自动定时充气产生80mmHg的压力作用于肢体,通过周期性的加压及减压的机械作用产生搏动性血流,使血流通过远端肢体深静脉系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组织肿胀。使用方法:一般是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压力为80~100mmHg,5~14天为一疗程,本组1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在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积极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术后8天减少到术后6天,随访1年均无复发。
  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作为一种新型仪器应用于临床,在本组患者使用过程中,除1例患者因袖带捆绑不适而疼痛,经调整后好转而继续使用,其余患者在使用期间均无不适感,有95%的患者反映使用后肢体疼痛感减轻。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使用方法简单、方便,护理人员易掌握,且对患者无损伤,使用效果良好。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用途比较广泛,亦适用于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布-加综合征患者及骨折术后下肢肿胀及人工骼关节置换术后,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率[7]。更多应用尚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护理方法
  2.1  患肢护理
  由于血栓的机化一般需要2周,而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最不稳定,极易脱落,容易发生肺栓塞的危险[3]。本组病例均为急性下肢DVT患者,病程3~15天,在术前不能够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并嘱患者卧床,患肢制动,本组患者术后患肢均用弹力绷带包扎。股静脉穿刺处置溶栓导管1根留作静脉输入抗凝溶栓药物,患肢抬高20°~30°,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影响静脉回流。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时应检查各接口的密闭性,捆绑时防止管道扭曲,袖带与患肢接触面以容下一指为宜,避开肢体关节及导管处,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肌肉收缩锻炼,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及早期下床活动,一般术后7天拔除溶栓导管后便可穿循序减压弹力袜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2.2  溶栓护理
  (1)疗效观察:每日静脉输液后观察患肢色泽、皮温、知觉和脉搏强度,每日测量患肢大、小腿周径并与健侧作对比。(2)并发症的观察:在抗凝、溶栓治疗期间最常见为出血、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相互作用调控补液速度,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生化指标,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手术切口出血、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出血及注射部位出血[4]。
  2.3  加强宣教
  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公认的DVT形成三要素[5]。有DVT病史者,其DVT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第一次发生DVT患者,了解DVT的有关知识,可帮助患者提高对DVT的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减少DVT的发生。护理中全面了解患者,仔细观察病情,配合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正确指导进行术后活动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6]。指导患者加强预防措施,尤其是高龄、肥胖、妊娠、外伤术后等患者,应减少卧床时间,日常生活中避免久立久坐,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戒烟并加强活动锻炼,对于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预防方法,如药物抗凝疗法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机械压迫等物理预防方法,以降低DVT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做好疾病的宣传工作,增强人群对此疾病病因及危险因素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DVT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例均为2003年5月~2005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21~87岁;病程3~15天,临床诊断为急性下肢DVT,左下肢18例,右下肢16例,34例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行血栓消融术,术后治疗方案大致相同(抗感染、抗凝、溶栓、补液治疗)。采取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16例,治疗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肢肿胀程度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术后患肢梯度抬高15cm(避免膝下垫枕),由护士指导做足部屈伸活动锻炼。治疗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术前1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美国泰科公司产,6521型)的目的、注意事项,讲解并示范床上主动做足跖屈和背屈运动,足的内、外翻运动及足踝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理人员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及足踝关节活动[2]。术后每3~4h活动1次,每次活动10~20min。治疗组术后即开始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每4h 1次,压力为80~10mmHg,连续应用6天。两组患者在术后固定时间测量患肢大腿周径(以髌骨上20cm为界),并与健侧作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1.4  结果  术前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组术后2天、4天、6天的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患肢肿胀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宁夏医学杂志投稿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