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医学类核心期刊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医学类省级期刊
  脾脏是人体内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破裂占腹部外伤的40%-50%[6]。手术治疗是抢救脾破裂大出血的根本措施,快速纠正休克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7]。因此,重视院前急救,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急救技能,随时保证抢救器材和药品的完整。救治过程中,既要分工,又要协作,做到忙而不乱,争分夺秒,突出快、准、有效的治疗原则。争取抢救时间和机会,降低失血性休克的比例和程度,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抢救时间。外伤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特别在术后1周内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重者发展至多器官功能损害。因此,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准确、有效地发现病情变化,妥善处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8-65岁,平均30岁。车祸伤36例,高处坠落伤4例,刀刺伤7例,挤压伤3例,其中合并不同程度休克的25例。50例患者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脾切除术30例,脾修补术20例。50例患者住院15-30d,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急救
  2.1.1 准确诊断、快速评估 患者急诊入院后,迅速送病人至抢救室,积极配合医师明确诊断。诊断性腹腔穿刺是腹部闭合伤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具有简便、迅速、诊断率高的特点,阳性率可达90%以上[1]。认真体检,迅速评估伤情。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头和躯干抬高200-300,下肢抬高150-200。
  2.1.2 积极抗休克治疗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般采用18G或20G留置针穿刺,其中一路输血,另一路输液及滴入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持收缩压>12/kpa,脉率在120次/min以下[2]。准确评估失血量,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对这类患者扩容速度比扩容量更为重要,早期扩容速度保持在200-300滴/min,保证在0.5h内输液1000-1500ml,2h内输液2000-2500ml,根据血压回升情况再减慢输液速度[3]。
  2.1.3 氧气吸入 鼻导管给氧轻度休克:氧流量2-4L/min;中、重度休克:氧流量4-6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1.4 严密观察病情 动态观察腹部体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程度和范围,肝浊音界有无缩小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等,注意有无复合伤、休克等临床表现,根据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2.1.5 快速术前准备 外伤性脾破裂大多需手术治疗,明确诊断后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
  2.1.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意外事故使患者及家属极度紧张、焦虑,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安置
  术后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情况给予不同的体位:全麻未清醒的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者术后平卧6h,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鼓励患者多翻身、多活动,预防肠粘连。
  2.2.2 做好呼吸道护理  清醒后,取半卧位,利于引流和预防肺部感染。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影响咳嗽和血压,积极采取止痛措施,使用止痛剂后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征象。保持气道通畅,酌情给氧,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2.2.3 加强监护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若血压不稳,脉压差小,脉搏快,及时查看切口有无渗血,同时结合腹部叩诊、面色,引流液颜色进行综合分析,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脾切除术后l-2周,患者常出现低热,一般体温低于38.5℃,即脾切除热;如体温高于38.5℃,血象升高,出现中毒症状,要高度警惕膈下脓肿的可能;如患者术后数周出现轻度流感症状,继而骤起高热、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则需警惕急性暴发性感染。
  2.2.4 管道护理
  出血是脾切除术后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3%[4],特别是术后24h内,故脾切除后,在脾窝放置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扭曲,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及时记录。如果引流液超过100ml/h,连续3h或第1h引流液超过150ml时,立即报告医师。
医学类非法期刊目录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