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复方甘草酸苷抗慢性乙型肝炎症的药效实验-急诊科护理论文

急诊科护理论文     急诊护理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中医学对慢性肝炎有较深刻的认识。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感染乙型肝炎疾病为疫毒之邪直袭血中,毒为外感而得,以温热为主,湿热为患,疫邪入里,变迁延难愈,湿热留滞,气郁不行而为瘀,故毒、瘀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病程日久,病久必虚,又可导致脏腑不足,气血两亏。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扶正补虚。愈肝颗粒中茵陈、栀子、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除湿,赤芍、丹参、大黄清热活血化瘀,黄芪、白术、女贞子健脾补肾扶正,处方组成符合病机,临床验证有较好的疗效。方中黄芪、赤芍、丹参等药物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外周CD3/CD4比值回升,丹参可改善肝微循环,抗肝纤维化,防止和减轻肝细胞变化和坏死,茵陈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可能协助复方甘草酸苷,使该病毒得以有效抑制,改善肝功能有较好的疗效[5]。但有关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是由甘草根茎中提取的甘草酸苷与甘氨酸、半胱胺酸组成的复合物,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肝炎药物在日本已被长期广泛应用。该药通过抑制磷酯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活性[3],并且还具有免疫调节、预防纤维化和类固醇样作用,可以降低转氨酶,对肝组织损伤有改善作用,能降低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9月西安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类研究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肝炎,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HBV DNA定量大于正常参考值(>1×103拷贝/ml),且ALT高于正常参考值2倍以上或长期反复异常的轻、中度患者。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5~62岁,无严重并发症者纳入本研究;排除对复方甘草酸苷片过敏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有骨髓抑制,有心、脑、肾及不稳定糖尿病患者,酗酒者,不能遵医嘱服药及未到疗程自行中断服药者。
  1.3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2004年5月—2008年1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8±6.2)岁;病情轻度14例,中度22例;平均病程2.1年。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2±2.3)岁;病情轻度16例,中度20例;平均病程2.3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1.5.1 各组治疗方法 治疗组:(1)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即美能片,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出品),每次2片,每日3次;(2)愈肝颗粒(泸州医学院附二院制剂室生产),由茵陈、栀子、大黄、赤芍、丹参、白花蛇舌草、黄芪、白术、党参等组成,每次10g(含生药 37g),每日3次,疗程24周。对照组:单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每日3次疗程24周,不再用其他药物。
  1.5.2 疗效评估 参照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定标准[1],疗程结束时以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级标准评价。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肿大缩小或稳定不变,ALT、TBIL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好转或稳定不变,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达不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显效和有效计为总有效率。
  2 结果:两组治疗后HBV DNA阴转、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比较, 治疗24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出现水肿,可自行缓解,余无异常反应。实验检查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
大专毕业护理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