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分析-药物分析杂志投稿
药物分析杂志投稿 医学杂志投稿 医药杂志投稿 医学护理论文发表
中药资源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1.1 技术风险
在我国500余种常见中药材中,可以人工栽培的只有200多种。目前,我们仍对多数中药材生态及生长特性缺乏了解,其人工引种与栽培过程中的瓶颈因子尚未明晰,无技术支持已成为中药资源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来源。例如,受制于滇重楼生长特性与栽培技术,滇重楼的生产一直难以持续,导致以其为原料的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开工不足。再如,业界尚未完全掌握冬虫夏草抽生子座技术,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难以维续,冬虫夏草资源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危险境地。
1.2 质量风险
该风险是指中药资源质量极易受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药材质量波动多变,所产药材无法稳定安全地入药。中药资源的质量风险来源于不合理的栽种、采收和储藏方式。所谓不合理的栽种,是指栽培品种、栽培地、栽培技术的选择并没有遵循药材生态及生长特性,药材质量与药效发生漂移;不合理的采收(包括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改变了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影响了药材的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而不合理的储藏方式(包括时间、位置、方式等)使药材发生霉变、虫蛀、返油等现象。此外,在中药资源生产过程中,药农(企)为了防治病虫害,对药材施用大剂量农药,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成为中药资源能否准入市场、走向国际的绿色质量风险。
1.3 生态风险
该风险是指资源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生产利用方式具有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风险。中药资源人为干扰强度可分为野生中药资源、半野生中药资源与栽培中药资源。我国野生中药资源也因野生与家种的品质差异正遭受着大规模的非理性采挖,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尤其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掠夺性的采挖极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报道,挖1株甘草可破坏方圆4~5 m2的植被[2],1984-1985年两年间,宁夏银南地区中宁等四县共挖鲜甘草约1.7万t,直接破坏草原达1.64万hm2,间接破坏草原达4.93万hm2,土壤沙化扩大[3];而滥挖甘草造成的草原沙化10年内都难以自然恢复。更为严重的是,破坏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严重的人为干扰致使大部分中药材品种丧失了遗传进化潜力,由此造成的中药种质资源的退化将无法逆转。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成灾比率高[4]。有资料显示,2006年5月甘肃河西地区的霜冻和干旱灾害至少造成板蓝根减产30%,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1万余亩中药材生产基地被毁。自然灾害不仅使中药资源大面积减产、药材质量大为降低,也对中药资源的后市供求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总之,自然灾害使所涉中药资源减产甚至绝收,致使药材货紧价扬,种植面积、库存、出口等状况随之改变;同时,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使一些救急药材需求尤为紧俏,由此改变的药材市场供求失衡增加了中药资源生产的风险。
1.4 市场风险
中药资源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用药的需要,但不确定的社会流行疾病谱使得中药资源需求波动复杂。该风险是指中药资源生产者对市场接受与竞争能力缺乏预测,对市场需求的变动难以确定,进而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风险。中药资源的市场风险首先来源于药材生产周期,因中药材生产周期有长有短,一些木本类药材如山茱萸、银杏、栀子等一般需要5~7年才能达到用药标准,此类资源的市场接受能力、竞争能力等无法做出准确的长期判断,栽培风险巨大;而一些短期药材,如板蓝根、薄荷等,虽当年种植就有收益,但此类药材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迅速,更容易造成资源烂市或缺市。其次,中药资源属于特殊的商品,“卖得掉是宝,卖不掉是草”,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医药企业、药材收购商漫天压价,生产者市场处境被动。在风险巨大的医药行业,医药企业通过市场把风险转嫁给资源生产者,生产者利益受到伤害,生产积极性大挫。此外,中药资源的生产容易受到市场信息的影响。任何市场投机行为,如庄家操纵、媒体炒作、药商跟风等都能引起中药资源供求关系与产出状况的变化,增加了中药资源生产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
广东牙病防治投稿须知 http://www.qikanba.com/
中药资源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1.1 技术风险
在我国500余种常见中药材中,可以人工栽培的只有200多种。目前,我们仍对多数中药材生态及生长特性缺乏了解,其人工引种与栽培过程中的瓶颈因子尚未明晰,无技术支持已成为中药资源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来源。例如,受制于滇重楼生长特性与栽培技术,滇重楼的生产一直难以持续,导致以其为原料的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开工不足。再如,业界尚未完全掌握冬虫夏草抽生子座技术,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难以维续,冬虫夏草资源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危险境地。
1.2 质量风险
该风险是指中药资源质量极易受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药材质量波动多变,所产药材无法稳定安全地入药。中药资源的质量风险来源于不合理的栽种、采收和储藏方式。所谓不合理的栽种,是指栽培品种、栽培地、栽培技术的选择并没有遵循药材生态及生长特性,药材质量与药效发生漂移;不合理的采收(包括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改变了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影响了药材的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而不合理的储藏方式(包括时间、位置、方式等)使药材发生霉变、虫蛀、返油等现象。此外,在中药资源生产过程中,药农(企)为了防治病虫害,对药材施用大剂量农药,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成为中药资源能否准入市场、走向国际的绿色质量风险。
1.3 生态风险
该风险是指资源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生产利用方式具有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风险。中药资源人为干扰强度可分为野生中药资源、半野生中药资源与栽培中药资源。我国野生中药资源也因野生与家种的品质差异正遭受着大规模的非理性采挖,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尤其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掠夺性的采挖极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报道,挖1株甘草可破坏方圆4~5 m2的植被[2],1984-1985年两年间,宁夏银南地区中宁等四县共挖鲜甘草约1.7万t,直接破坏草原达1.64万hm2,间接破坏草原达4.93万hm2,土壤沙化扩大[3];而滥挖甘草造成的草原沙化10年内都难以自然恢复。更为严重的是,破坏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严重的人为干扰致使大部分中药材品种丧失了遗传进化潜力,由此造成的中药种质资源的退化将无法逆转。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成灾比率高[4]。有资料显示,2006年5月甘肃河西地区的霜冻和干旱灾害至少造成板蓝根减产30%,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1万余亩中药材生产基地被毁。自然灾害不仅使中药资源大面积减产、药材质量大为降低,也对中药资源的后市供求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总之,自然灾害使所涉中药资源减产甚至绝收,致使药材货紧价扬,种植面积、库存、出口等状况随之改变;同时,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使一些救急药材需求尤为紧俏,由此改变的药材市场供求失衡增加了中药资源生产的风险。
1.4 市场风险
中药资源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用药的需要,但不确定的社会流行疾病谱使得中药资源需求波动复杂。该风险是指中药资源生产者对市场接受与竞争能力缺乏预测,对市场需求的变动难以确定,进而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风险。中药资源的市场风险首先来源于药材生产周期,因中药材生产周期有长有短,一些木本类药材如山茱萸、银杏、栀子等一般需要5~7年才能达到用药标准,此类资源的市场接受能力、竞争能力等无法做出准确的长期判断,栽培风险巨大;而一些短期药材,如板蓝根、薄荷等,虽当年种植就有收益,但此类药材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迅速,更容易造成资源烂市或缺市。其次,中药资源属于特殊的商品,“卖得掉是宝,卖不掉是草”,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医药企业、药材收购商漫天压价,生产者市场处境被动。在风险巨大的医药行业,医药企业通过市场把风险转嫁给资源生产者,生产者利益受到伤害,生产积极性大挫。此外,中药资源的生产容易受到市场信息的影响。任何市场投机行为,如庄家操纵、媒体炒作、药商跟风等都能引起中药资源供求关系与产出状况的变化,增加了中药资源生产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
广东牙病防治投稿须知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