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活血化瘀法在伤寒治疗中的作用 护理研究投稿

护理研究投稿   护理研究在线投稿   护理研究投稿须知   护理研究投稿指南
       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指出“血实宜决之”。“活血化瘀”一法,肇始于汉·张仲景《伤寒论》,其创制的桃核承气汤、抵挡汤就是活血化瘀之祖方,以“消法”括之。仲景之《金匮要略》中的活血化瘀法更是屡见不鲜,张氏深刻领悟活血化瘀法在伤寒治疗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此书中以解毒祛瘀法,益气活血法,祛瘀清热法,温阳散瘀法,祛瘀扶正法,活血通络法,理气活血法,活血攻下法,化瘀消徵法,现分而论之。
        1 瘀血概论
        “瘀血”一证,含义广泛,传统上认为有:“留血”,“败血”,“干血”,“老血”,“著血”等名称。总之,凡系血脉运行不畅,病变过程中局部出现气血停滞,痹阻痛疼,瘀结等,均可以称为“瘀血”。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离经脉,内外出血,及血液中血脂成份过高而诱发的血栓、梗塞等,及体内肿物、瘢瘕等症,均可以归属于此范围。《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第十条:“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第十一条:“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论述瘀血的脉证及治则。
        2  活血化瘀诸法
        2.1 解毒祛瘀法  
        《金匮要略》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第十三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此为对于狐惑病酿脓兼有瘀血,赤豆当归散,它能够祛瘀生新,能够解毒排脓。赤小豆芽利湿清热排脓,当归活血祛瘀,浆水清凉解毒。以及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第十六条: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赤豆当归散,治疗的是湿热的近血,有化瘀作用。
        2.2 益气活血法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论述血痹的重证。病机为素体营卫气血不足,阴阳不调,则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目的是:黄芪甘温益气,倍生姜助桂枝以通阳行痹,五药相合,温、补、通、调并用,共奏益气和营,通阳行痹之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体现了益气活血治法的特色。笔者认为“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此方更符合。
        2.3 祛瘀清热法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里面,女劳疸:第十四条: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本条论述女劳疸转变为黑疸兼有瘀血湿热的证治。硝石攻利瘀血,矾石除湿清热散瘀,硝石矾石散缓服,以消散瘀血。张仲景论述黄疽病的病因有湿热、寒湿、房劳、嗜酒等.但以湿热为主.其病机主要是 瘀热以行”.故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阳黄证的重要治法。
        2.4 温阳散瘀法 
        《内经》曰:“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故对寒凝成瘀所致之病,仲师力主散寒活血化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九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让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窜问·调经论篇)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舱泷.温则消而去之。”温经汤温养气血,兼以消瘀,血得温则行(笔者认为,不属于热证的瘀血均可以适当配用温药,目的是发挥去瘀血的协同作用),虚得补而正气旺,正气强则瘀血自去,瘀去则崩漏自止,是扶正祛邪之法。‘方中以阿胶、芍药、麦冬合当归以养血益阴,阴血生则虚热除。益以甘草、人参、半夏既益气和胃,资生化之源,又取“气为血帅”,气可行血、生血之意。故本方虽日温经祛瘀,实质会养血、益气、温通、滋阴、活血诸法之一,寒温并用、补散兼施。正似程云来所说:“十二味为养血温经之剂,则瘀血自行而新血自生矣。”
        2.5 祛瘀扶正法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是虚劳篇中的虚劳内有干血的证治,大黄蛰虫丸是属于因虚而致瘀,祛瘀为主,兼以扶正的方子,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以缓中补虚,祛瘀生新。方中大黄、蛰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等一系列活血化瘀通络的药来活血搜络化瘀,此为久病血瘀的缓剂。因其润以滋干,攻中寓补,峻剂丸服,意在缓攻瘀血,故谓之“缓中补虚”。张路玉日:“先用大黄、蛰虫、水蛭、虻虫、蛴螬等缓动吸血之物,佐以干漆、生地、杏仁行去其血;略煎甘草、芍药缓中补虚,黄芩开通瘀热,酒服以行药势,待干血行尽,然后纯行缓中补虚收功。仲景此方是后世临床应用一大特色方,为后世医学发展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2.6 活血通络法  
        治疗肝着的旋覆花汤,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如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肝着,“着”即附着,肝着是指胸中气机郁滞而形成的病变,正如尤氏曰:“肝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曰肝着。”治疗以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为法。此证为病久由气入血,血瘀气滞,旋覆花下气而善通肝络,新绛活血化瘀,葱茎通阳散结。此处笔者认为宜用葱管,通散作用强于葱白。
        2.7 理气活血法  
        本法主要应用于气滞导致的血瘀证,以“气行则血行”,主要通过疏肝理气,解郁活血,以行血中之滞,因肝主疏泄,是龙而命方名。亦因势利导之治也。经日“百病皆生于气”,即指气机的怫逆和肝气的郁滞,故每因生气等,则易导致气血瘀滞之证,《产后病》篇里面,下瘀血汤,枳实芍药散主治中的腹痛,它是气滞而带有的血瘀,所以,枳实芍药散的芍药,也有这个功效,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还有温经汤、土瓜根散、大黄甘逐汤、抵当汤、红蓝花酒。如《产后病》中第五条“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此为产后气血郁滞腹痛,其中气滞重于血滞,治疗应以行气散结为主。方中枳实理气散结,烧黑它,因为,能入血分,能行血分之气,芍药和血止痛,大麦粥和胃安中使破气之品不耗气伤中。
        2.8 活血攻下法  
        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中“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牡丹汤,这是一个典型方。邪热相搏,酿脓未成,治以泄热破瘀,散结消痈。方中大黄性寒味苦,其功能推陈致新,攻下的同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既可平腾溢向上之气,又可存行将耗散之阴,故其能止血。而且,大黄能祛瘀生新、消除瘀血,不仅可以治疗血证,而且可以避免一些诸如瘀血之类引起的出血。《血证论·用药宜忌论》谓:“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当其腾溢,而不可遏,正宜下之以折其势”。又言:“血证火气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在临证中用生大黄治血证效甚佳。配芒硝泻热通腑逐瘀破结;所以,为血证的要药,丹皮桃仁凉血化瘀;瓜子排脓消痈,共用泻热通腑,化瘀排脓,消肿散结。
        2.9化瘀消法
        “妇人素有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血不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瘸不去故也,当下其瘀,桂枝茯苓丸主之。”宿有积,血瘀气滞,所以经水异常,渐至经停。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须知积不去,漏下难止,方中以温通血脉,行滞散瘀之桂枝为君药,配以化瘀消的桃仁和凉血化瘀的丹皮。以桂枝茯苓丸消瘀化,使瘀血不止,因“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方为丸剂,“丸者缓也”。
        此外,鳖甲煎丸,不言而喻,鳖甲煎丸是一个重点方,而且是消法的代表方剂。《金匮要略》载:“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如何?师曰:此结为瘕,名日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以鳖甲软坚散结.煅灶下灰消化瘀。清酒通血林。共为君药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佐射干、桃仁、丹皮、芍药、紫葳、赤硝、大黄活血祛瘀通滞;再加鼠妇、蜂窝、蜣螂化瘀消积杀虫治疟;石韦、瞿麦、葶苈子通利水道;柴胡、桂枝、厚朴、半夏、干姜、黄芩调理气机;人参、阿胶补益气血。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消积除痞,为治疟母之主方。
护理研究投稿        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