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高血压病治疗效果分析 医学论文格式范例
医学论文格式范例 医学论文格式 医学论文的格式 医学论文格式范文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为气血阴阳失调,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以下资料显示,针刺对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59例(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3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5例),均符合JNC7建议的高血压病判别标准。所测血压均采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得,以双侧肱动脉血压为准,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1级高血压26例,2级高血压21例,3级高血压12例。采取随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61.7±9.6)岁;SBP 205—150mmHg,平均(173±16)mmHg;DBP 132~76 mmHg,平均(105±11)mmHg;病程3—23年,平均(13.2±8.6)年;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13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1.4 4±9.2)岁;SBP 202—150 mmHg,平均(171±15)mmHg;DBP 130~78 mmHg,平均(104.4±13)mmHg;病程3—24年,平均(13.1±8.4)年;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12例。两组病例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①选穴:选足三里、太冲为主穴;头晕、头痛:太阳、头维为配穴;失眠加安眠、百会、四神聪(只取百会左右两穴);心悸加内关。②针刺方法:双侧取穴,选好进针方向,用毫针刺入穴位,使之得气后,行针30min,期间每10min左右提、插、捻、转针柄1次,以增加对穴位的刺激。
每日1次,5d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于第1疗程末和第2疗程末判定降压效果。
1.2.2 对照组
口服尼莫地平,40mg/次,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血压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有效:收缩压下降10-29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但血压没有降至正常。无效: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下降不足10mmHg)。
2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可由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引起。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而致血压升高。过度食用肥甘之品,或饮酒过度,则湿浊内生,久而化热,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阳,也能发为本病。如果劳伤过度或者年老肾亏,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同样引发血压升高。笔者选用的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太冲为足厥阴经穴位,两穴均具有清利头目、潜阳息风的作用,可以医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诸证。同时因为针对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病机,所以对肝风内动引发的脑中风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两穴均具有清利湿热、化痰通络的作用,可以医治湿热内生,痰浊阻络引起的头晕、目眩、烦闷、乏力诸证。同时因为针对痰浊阻塞脉络、上蒙清窍的病机,所以也会有预防痰蒙清窍引发脑中风的作用。根据文献报道,针刺体穴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一般为80%-90%,l-3 3,本穴位组合总有效率为87.1%,说明本穴位组合是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的穴位组合之一。
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病,临床尚无彻底治愈的报道,现多主张终生治疗,需要依靠长期服药,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但长期用药患者会产生耐药现象,而且还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更有患者因用药剂量过大,血压下降过快而产生眩晕加重等症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法简单,奏效迅速,效力持久,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会产生抵抗性,更没有因降压过快而产生眩晕加重的现象,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但针刺时针感会使人产生痛苦感,使很多人对针刺治疗感到恐惧,这是多数患者拒绝针刺治疗的根本原因。建议选用针体较细的银针,进针时速度要快,减少提、插、捻、转,这样就可减轻对穴位的刺激,多数患者在接受2—3d治疗后就会消除恐惧心理。
总之,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但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标准, 时间效应关系, 中医辨证分型不一,临床观察不细,机理研究不透彻多停留在临床水平,实验研究较少,因而不利于对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估和总结,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针灸降压的远期疗效的观察和穴位或穴位配伍的研究,这些都是针灸学临床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www.qikanba.com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为气血阴阳失调,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以下资料显示,针刺对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59例(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3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5例),均符合JNC7建议的高血压病判别标准。所测血压均采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得,以双侧肱动脉血压为准,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1级高血压26例,2级高血压21例,3级高血压12例。采取随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61.7±9.6)岁;SBP 205—150mmHg,平均(173±16)mmHg;DBP 132~76 mmHg,平均(105±11)mmHg;病程3—23年,平均(13.2±8.6)年;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13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1.4 4±9.2)岁;SBP 202—150 mmHg,平均(171±15)mmHg;DBP 130~78 mmHg,平均(104.4±13)mmHg;病程3—24年,平均(13.1±8.4)年;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12例。两组病例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①选穴:选足三里、太冲为主穴;头晕、头痛:太阳、头维为配穴;失眠加安眠、百会、四神聪(只取百会左右两穴);心悸加内关。②针刺方法:双侧取穴,选好进针方向,用毫针刺入穴位,使之得气后,行针30min,期间每10min左右提、插、捻、转针柄1次,以增加对穴位的刺激。
每日1次,5d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于第1疗程末和第2疗程末判定降压效果。
1.2.2 对照组
口服尼莫地平,40mg/次,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血压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有效:收缩压下降10-29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但血压没有降至正常。无效: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下降不足10mmHg)。
2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可由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引起。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而致血压升高。过度食用肥甘之品,或饮酒过度,则湿浊内生,久而化热,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阳,也能发为本病。如果劳伤过度或者年老肾亏,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同样引发血压升高。笔者选用的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太冲为足厥阴经穴位,两穴均具有清利头目、潜阳息风的作用,可以医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诸证。同时因为针对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病机,所以对肝风内动引发的脑中风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两穴均具有清利湿热、化痰通络的作用,可以医治湿热内生,痰浊阻络引起的头晕、目眩、烦闷、乏力诸证。同时因为针对痰浊阻塞脉络、上蒙清窍的病机,所以也会有预防痰蒙清窍引发脑中风的作用。根据文献报道,针刺体穴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一般为80%-90%,l-3 3,本穴位组合总有效率为87.1%,说明本穴位组合是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的穴位组合之一。
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病,临床尚无彻底治愈的报道,现多主张终生治疗,需要依靠长期服药,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但长期用药患者会产生耐药现象,而且还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更有患者因用药剂量过大,血压下降过快而产生眩晕加重等症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法简单,奏效迅速,效力持久,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会产生抵抗性,更没有因降压过快而产生眩晕加重的现象,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但针刺时针感会使人产生痛苦感,使很多人对针刺治疗感到恐惧,这是多数患者拒绝针刺治疗的根本原因。建议选用针体较细的银针,进针时速度要快,减少提、插、捻、转,这样就可减轻对穴位的刺激,多数患者在接受2—3d治疗后就会消除恐惧心理。
总之,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但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标准, 时间效应关系, 中医辨证分型不一,临床观察不细,机理研究不透彻多停留在临床水平,实验研究较少,因而不利于对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估和总结,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针灸降压的远期疗效的观察和穴位或穴位配伍的研究,这些都是针灸学临床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