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膈俞活血化瘀的临床研究-中国乡村医药网上投稿

中国乡村医药网上投稿    中国医药导报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投稿   药学论文发表
  在治疗瘀血停滞胸膈之呃逆时,张氏等[15]以通经络、化瘀血、畅气机为治法,穴取膈俞(双)、膈夹脊等穴,针用泻法,膈夹脊、膈俞加用电针。起针后以膈俞、中脘为中心,外涂红花油或液体石腊,用刮痧板中等刺激量上下刮动,以皮下有少许出血点为度,如见血络外露,再以消毒之三棱针挑破。每日针刺1次,每3~4 d刮痧、挑刺1次。对顽固呃逆者多可使症状减轻,发作频次减少。他们认为取膈夹脊、膈俞以调膈降气,后者又为血会,长于活血化瘀;血瘀必有络阻,施以刮痧、挑刺之法,在于“血实者决之”、“菀陈则除之,是出恶血也”以通经活血,调顺膈气。
  在血循环疾病中的运用中,唐氏[3]运用温针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雷诺氏病35例,温针辨证取穴:膈俞、大椎、关元等,常规针刺后在针柄插上一长约2.5 cm的点燃艾段;耳穴取心、肝、脾、交感、相应部位等,双耳交替贴压王不留行籽,每周换贴2次。临床治愈19例,占54%,愈显率83%,总有效率97%。对临床治愈的19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王氏[4]将膈俞与血海等穴配伍,可治疗紫斑、尿血、腰腿痛、痹证等多种由血瘀引起的病证,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王氏[6]集30余年的临床经验,选膈俞、肝俞为主穴,调理气血、养血熄风、活血化瘀、强筋活络,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再配以风池醒脑开窍、开音利语,对血瘀较重者,则在膈俞刺血拔罐,取得较好疗效。林氏等[7]运用温针灸膈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治疗中风后期患侧肢体肿胀,也取得较好效果。中医认为,中风后期肢体远端肿胀,瘀血壅滞是其标,气虚乃其本,气虚血瘀是其基本病理变化。温针灸使艾灸的温热作用通过针体渗透到人体内,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使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而膈俞为血会,具有显着的活血化瘀作用,针、灸、穴的结合,能更好的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微循环之功效,从而消除肢体的肿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原则,在临床上膈俞还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在治疗荨麻疹时,刘氏等[9]采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膈俞,使其出血数滴,隔日1次,意在行血活血。3次而告痊愈。黄氏[12]采用单纯针刺膈俞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本病作了疗效观察,结果针刺组68例中,痊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4%;西药组40例中,痊愈16例,好转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2组经统计学分析,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王氏等[13]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则针、药、罐结合,针对膈俞刺血拔罐,作用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邪外出;膈俞为血之会穴,凡风瘙瘾疹,蕴于血分者,尤为相宜,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而在治疗痤疮时,刘氏等[9]认为是由于脏腑积热不得外泄,故对膈俞进行刺络拔罐放血,每周2次,意在清热活血、泄血中邪热。至第3周痤疮已全部消退,面见光滑。车氏[14]采用梅花针叩刺膈俞、血海、曲池等穴位配合药浴治疗银屑病,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12例,占24%;好转32例,占64%;无效6例,占12%,总有效率为88%。
中国医药导刊在线投稿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