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鹌菜的药用价值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投稿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投稿 实用医学杂志投稿 预防医学杂志投稿 药学杂志投稿
2.1 抗肿瘤作用
Lee W.等[3]研究发现,黄鹌菜中的三萜类成分21-α-氢过氧基-蒲公英甾醇(21alpha-hydroperoxy-taraxasterol)及熊果酸(ursolic acid)对五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中度的细胞毒作用;Ooi[9]等用锥虫蓝染色排除法分析黄鹌菜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其热水提取物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小鼠瘤细胞S-180的增值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180 μg/mL),且呈量效关系,当提取液浓度达到450 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当提取液浓度超过450 μg/mL时,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2.2 抗菌作用
Ooi等[7]利用琼脂扩散法对黄鹌菜中的木犀草素- 7-O-葡萄糖苷、3,4-二咖啡酰奎尼酸及3,5-二咖啡酰奎尼酸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DMSO溶液(2 mg/mL)对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0.6~0.9 cm。此外,3,4-二咖啡酰奎尼酸及3,5-二咖啡酰奎尼酸DMSO溶液(2 mg/mL)对嗜热芽孢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0.7 cm,但3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酵母菌及曲霉菌均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2.3 抗氧化及清除羟自由基作用
廖氏等[5]参照Fenton反应的方法建立反应模型,并采用固定反应时间法在相同反应体系下测定黄鹌菜总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黄鹌菜总黄酮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亦增强。管氏等[10]报道,采用大鼠心、肝、肾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诱导红细胞溶血的生物测定方法,以及对化学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清除的化学测定方法,发现黄鹌菜乙醇提取物对H2O2所致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着降低大鼠组织匀浆MDA的生成量,并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2.4 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陈氏等[4]研究发现,黄鹌菜提取物中的萜类成分3β-(β- D-吡喃葡萄糖基)-8α-(4-羟基苯基)乙酰氧基-4(15), 10(14)、11(13)-guaiatrien-12,6-内酯、3β-(β-D-吡喃葡萄糖基)-4(15),10(14),11(13)-guaiatrien-12,6-内酯及3α-羟基-4α-(β-D-吡喃葡萄糖基)-5,7-megastigmadien-9-酮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当提取物中萜类成分浓度分别为1×10–7及1×10–6 M时对离体小鼠的T、B淋巴细胞的增值均有抑制作用,而当浓度达到1×10-5 M时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小鼠体内抗炎实验表明,将黄鹌菜提取物以50 m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时,表现出微弱的抗炎活性。
2.5 抗病毒作用
Ooi[9]等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测定黄鹌菜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的抗病毒活性,发现黄鹌菜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明显高于水提取液。其乙醇提取液对HEp-2细胞培养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0 μg/mL,最大非细胞毒浓度(MNCC)为200 μg/mL。初步证明黄鹌菜抗病毒有效成分可能为酚类化合物。
中国当代医药投稿 http://www.qikanba.com/
2.1 抗肿瘤作用
Lee W.等[3]研究发现,黄鹌菜中的三萜类成分21-α-氢过氧基-蒲公英甾醇(21alpha-hydroperoxy-taraxasterol)及熊果酸(ursolic acid)对五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中度的细胞毒作用;Ooi[9]等用锥虫蓝染色排除法分析黄鹌菜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其热水提取物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小鼠瘤细胞S-180的增值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180 μg/mL),且呈量效关系,当提取液浓度达到450 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当提取液浓度超过450 μg/mL时,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2.2 抗菌作用
Ooi等[7]利用琼脂扩散法对黄鹌菜中的木犀草素- 7-O-葡萄糖苷、3,4-二咖啡酰奎尼酸及3,5-二咖啡酰奎尼酸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DMSO溶液(2 mg/mL)对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0.6~0.9 cm。此外,3,4-二咖啡酰奎尼酸及3,5-二咖啡酰奎尼酸DMSO溶液(2 mg/mL)对嗜热芽孢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0.7 cm,但3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酵母菌及曲霉菌均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2.3 抗氧化及清除羟自由基作用
廖氏等[5]参照Fenton反应的方法建立反应模型,并采用固定反应时间法在相同反应体系下测定黄鹌菜总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黄鹌菜总黄酮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亦增强。管氏等[10]报道,采用大鼠心、肝、肾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诱导红细胞溶血的生物测定方法,以及对化学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清除的化学测定方法,发现黄鹌菜乙醇提取物对H2O2所致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着降低大鼠组织匀浆MDA的生成量,并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2.4 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陈氏等[4]研究发现,黄鹌菜提取物中的萜类成分3β-(β- D-吡喃葡萄糖基)-8α-(4-羟基苯基)乙酰氧基-4(15), 10(14)、11(13)-guaiatrien-12,6-内酯、3β-(β-D-吡喃葡萄糖基)-4(15),10(14),11(13)-guaiatrien-12,6-内酯及3α-羟基-4α-(β-D-吡喃葡萄糖基)-5,7-megastigmadien-9-酮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当提取物中萜类成分浓度分别为1×10–7及1×10–6 M时对离体小鼠的T、B淋巴细胞的增值均有抑制作用,而当浓度达到1×10-5 M时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小鼠体内抗炎实验表明,将黄鹌菜提取物以50 m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时,表现出微弱的抗炎活性。
2.5 抗病毒作用
Ooi[9]等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测定黄鹌菜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的抗病毒活性,发现黄鹌菜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明显高于水提取液。其乙醇提取液对HEp-2细胞培养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0 μg/mL,最大非细胞毒浓度(MNCC)为200 μg/mL。初步证明黄鹌菜抗病毒有效成分可能为酚类化合物。
中国当代医药投稿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