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胶体金标记原理与制备-外科护士护理论文

外科护士护理论文   外科毕业论文   外科护理论文  护理类论文发表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光学、导电、导热等物理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5],可以与蛋白质、核酸等非共价结合,且检测不依赖昂贵的激光检测仪器,只需普通光学仪器,甚至肉眼可辨。另外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具有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容易操作、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满足了现场快速环境检测及实时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胶体金溶液的常见制备方法大致分为白磷还原法、硼氢化钠还原法、抗坏血酸盐还原法、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和鞣酸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其基本原理是向一定浓度的金溶液内加入适量还原剂, 使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氯金酸与还原剂的比例可得到所需不同直径的金颗粒。常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是用电炉加热。Sun等[8]改进了制备方法,采用微波技术所制胶体颗粒体系稳定,并且能控制颗粒大小。
  胶体金标记物又被称为胶体金结合物、胶体金探针或免疫金。被标记物须经过彻底除盐的预处理,而制备稳定的胶体金结合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金颗粒大小、离子浓度、被标记物用量及标记体系的pH值等。最适pH值一般接近或略大于被标记物的等电点,而被标记物的用量取决于金颗粒的大小。
  胶体金是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形成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之为胶体金[6]。在碱性条件下,胶体金颗粒表面带负电荷,可与目标蛋白质所带正电荷基团之间形成非共价键的静电吸引而牢固结合,这种结合对所标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吸附在胶体金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能定向将胶体金颗粒载运到组织或细胞内、固相载体上的相应抗体、抗原的位置。由于金颗粒具高电子密度的特性,这些标记物在抗原抗体反应处聚集达到一定密度时(即金颗粒107个/mm2),出现肉眼可见的粉红色斑点[7]。
  评价胶体金质量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光谱分析评价、电镜评价及Zeta电位分析等。肉眼观察胶体金的颜色可对其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在可见光范围内(400~700 nm)对胶体金颗粒进行扫描获得胶体金可见光吸收光谱。3~20 nm金颗粒在520 nm处有吸收峰,随着粒子粒径的增长,会出现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及峰形展宽的现象[910]。透射电镜则可更直观地观察金颗粒的大小、均匀程度、颗粒的形状及凝集情况。Zeta电位的大小可反映制备的胶体金体系的稳定程度。
外科护理学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