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土荆芥中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医学论文 高血压护理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发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剂量的土荆芥叶的水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对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抗真菌则有良好的抑制作用[2,3]。文献报道[4],不同产地土荆芥中黄酮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表明环境因素对土荆芥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福建、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样品采自福建省、广东省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及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湿润气候2个不同自然地带,福建漳州、广东汕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位于东经116°14′~118°08′、北纬23°02′~25°15′。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偏少,受台风影响显着为本带气候的3个主要特征,年平均气温19~22℃,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年日照时数1 800~2 500 h,年雨量约1 000~1 600 mm,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地貌类型以花岗岩丘陵及冲击平原为主,由于背靠大山,又有许多支脉伸向海边,紧靠北回归线,以及地形上的特点,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的冷气流对本区影响轻微,加之地势相对开阔平坦,利于充分接受光照。这种地貌空间结构,宜于避寒、避风,是多种热作的理想种植地,农作物年可3熟。
福建三明地区位于东经116°22‘~118°39’、北纬25°30‘~27°07’,地处闽江流域上游,正好介于闽西北武夷山脉与闽西南戴云山脉之间,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占绝对优势,盆谷比重较小,光照资源较漳州、汕头差,但水分资源丰富,气候垂直变化显着,四季分明,冬季长1~4月有霜雾及结冰现象,夏季长3~5个月,气温高,盆谷内常出现酷暑天气,年平均气温15~20℃,日照时数1 600~2 000 h,耕作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500~2 200 mm; 基本上为多水带或丰水带。
研究区属华南低山丘陵区,植被茂盛,土层较深厚,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黄壤,还有黄棕壤、水稻土等,一般呈酸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很高。成土母质主要为岩石(花岗岩,火山岩等)风化的产物,是土壤矿物质和植物营养的最初来源,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影响着土壤的发育方向和肥力状况。
1.2 样品采集分析方法
样品采自福建漳州(ZZSJ)、三明(SMSJ),广东省汕头(STSJ)土荆芥生境根际的土壤及其药材,采用随机多点采样法,收集根际土壤时先除去表面土壤,然后采用抖落法收集根际土壤,充分混合,用 4 分法缩分,为了进行土壤元素比较,同时采集 500 m 以外(或附近山坡)无土荆芥生长的非生境土壤样品,分别为福建漳州(ZZFSJ)、三明(SMFSJ),广东汕头(STFSJ)作为对照。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去除石块 植物根茎等杂质。
1.3 土壤理化分析方法
1.3.1 pH 值电位法测定,土壤样品过10目尼龙网筛,水土比为1∶1。
1.3.2 土壤颗粒组成采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1.3.3 土壤元素分析土壤样品用玛瑙研钵研磨样品至200目以下,利用日本3080Es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常量元素Al2O3,SiO2,MGO,CaO,Na2O,K2O,Fe2O3等组分及微量元素Zn,Sr,Ba,Ni,Cu,Pb,V等进行了全量分析,元素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完成。1.3.4 土壤营养物质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土壤阳离子交换采用醋酸铵法;土壤盐基饱和度采用氯化钾法;土壤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法;土壤速效磷采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1.3.5 土荆芥药材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采用日本岛津 LC 20A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植物生长、形态和品质好坏的因素不仅是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地质环境、土壤营养元素组成、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土壤中元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5~7]。由于成土因素和过程的不同使每种土壤具有自身的理化和地球化学特征,也就形成了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而土壤矿质元素作为植物的营养库,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数量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研究道地药材生长的环境因素,首先要研究支持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目前,关于土荆芥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其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作者选取土荆芥主要生长区--福建、广东地区生长的土荆芥,对其生境土壤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矿物组成,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规范生产,GA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荆芥生长的适宜pH值为6.5~8,属中性偏弱碱性土壤。生长土壤质地为通透性良好的含有少量黏土的砂质壤土。土荆芥适宜于85%以上较高盐基饱和度的土壤。有机质1.38~3.71%,速效磷111.9~242.8 mg/kg,速效钾109.5~168.8 mg/kg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有利于土荆芥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的积累。土荆芥对P ,Ca具有选择性富集作用,其生长土壤中大量元素Na2O,K2O,CaO ,P的含量应较高,这种同一基因植物对元素吸收的差异,以及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相近,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也接近。提示外因-地球化学作用对其生长、有效成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症状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剂量的土荆芥叶的水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对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抗真菌则有良好的抑制作用[2,3]。文献报道[4],不同产地土荆芥中黄酮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表明环境因素对土荆芥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福建、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样品采自福建省、广东省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及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湿润气候2个不同自然地带,福建漳州、广东汕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位于东经116°14′~118°08′、北纬23°02′~25°15′。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偏少,受台风影响显着为本带气候的3个主要特征,年平均气温19~22℃,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年日照时数1 800~2 500 h,年雨量约1 000~1 600 mm,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地貌类型以花岗岩丘陵及冲击平原为主,由于背靠大山,又有许多支脉伸向海边,紧靠北回归线,以及地形上的特点,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的冷气流对本区影响轻微,加之地势相对开阔平坦,利于充分接受光照。这种地貌空间结构,宜于避寒、避风,是多种热作的理想种植地,农作物年可3熟。
福建三明地区位于东经116°22‘~118°39’、北纬25°30‘~27°07’,地处闽江流域上游,正好介于闽西北武夷山脉与闽西南戴云山脉之间,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占绝对优势,盆谷比重较小,光照资源较漳州、汕头差,但水分资源丰富,气候垂直变化显着,四季分明,冬季长1~4月有霜雾及结冰现象,夏季长3~5个月,气温高,盆谷内常出现酷暑天气,年平均气温15~20℃,日照时数1 600~2 000 h,耕作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500~2 200 mm; 基本上为多水带或丰水带。
研究区属华南低山丘陵区,植被茂盛,土层较深厚,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黄壤,还有黄棕壤、水稻土等,一般呈酸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很高。成土母质主要为岩石(花岗岩,火山岩等)风化的产物,是土壤矿物质和植物营养的最初来源,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影响着土壤的发育方向和肥力状况。
1.2 样品采集分析方法
样品采自福建漳州(ZZSJ)、三明(SMSJ),广东省汕头(STSJ)土荆芥生境根际的土壤及其药材,采用随机多点采样法,收集根际土壤时先除去表面土壤,然后采用抖落法收集根际土壤,充分混合,用 4 分法缩分,为了进行土壤元素比较,同时采集 500 m 以外(或附近山坡)无土荆芥生长的非生境土壤样品,分别为福建漳州(ZZFSJ)、三明(SMFSJ),广东汕头(STFSJ)作为对照。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去除石块 植物根茎等杂质。
1.3 土壤理化分析方法
1.3.1 pH 值电位法测定,土壤样品过10目尼龙网筛,水土比为1∶1。
1.3.2 土壤颗粒组成采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1.3.3 土壤元素分析土壤样品用玛瑙研钵研磨样品至200目以下,利用日本3080Es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常量元素Al2O3,SiO2,MGO,CaO,Na2O,K2O,Fe2O3等组分及微量元素Zn,Sr,Ba,Ni,Cu,Pb,V等进行了全量分析,元素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完成。1.3.4 土壤营养物质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土壤阳离子交换采用醋酸铵法;土壤盐基饱和度采用氯化钾法;土壤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法;土壤速效磷采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1.3.5 土荆芥药材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采用日本岛津 LC 20A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植物生长、形态和品质好坏的因素不仅是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地质环境、土壤营养元素组成、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土壤中元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5~7]。由于成土因素和过程的不同使每种土壤具有自身的理化和地球化学特征,也就形成了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而土壤矿质元素作为植物的营养库,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数量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研究道地药材生长的环境因素,首先要研究支持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目前,关于土荆芥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其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作者选取土荆芥主要生长区--福建、广东地区生长的土荆芥,对其生境土壤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矿物组成,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规范生产,GA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荆芥生长的适宜pH值为6.5~8,属中性偏弱碱性土壤。生长土壤质地为通透性良好的含有少量黏土的砂质壤土。土荆芥适宜于85%以上较高盐基饱和度的土壤。有机质1.38~3.71%,速效磷111.9~242.8 mg/kg,速效钾109.5~168.8 mg/kg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有利于土荆芥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的积累。土荆芥对P ,Ca具有选择性富集作用,其生长土壤中大量元素Na2O,K2O,CaO ,P的含量应较高,这种同一基因植物对元素吸收的差异,以及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相近,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也接近。提示外因-地球化学作用对其生长、有效成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症状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
最新文章NEWS
- •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本文版权由期刊吧所有
- • 医学论文中的统计问题
- • 医学论文投稿秘籍
- • 医学论文写作的程序介绍
- • 医学论文摘要的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叙述医学研究论文标引用词的选择
- •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妙招
- • 如何进行儿科临床科学研究选题
- • 医学论文写作的流程
- • 医学论文统计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总结
推荐期刊Tui Jian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 Ped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