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指导 > 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测定实验-生物科研论文范文

生物科研论文范文    护理科研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发表     护理类论文发表
  1 仪器与试药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lient公司),包括四元梯度泵(G1311A),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G1315A);DL-180型超声清洗器(浙江省象山县石浦天电子仪器厂);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振兴电器厂);Milli - QG超纯水制备仪(美国Millipore公司)。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为分析纯。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对照品纯度均大于99.5%,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实验材料采于西北大学苗圃内的栽培植株(2006年3月自商洛天士力丹参药材基地移栽)。于2007-04 ~ 12期间每月20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丹参植株6株,摘取各样品株的根、叶片和茎,分别整理,60℃的恒温箱内烘干至恒重,研细,过6号筛后备用。
  2 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丹参酮I 1.1 mg和丹参酮ⅡA2.2 mg,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甲醇(V/V = 1/9)混合溶剂溶解并定容,摇匀,得丹参酮I 浓度为0.11 mg·ml-1和丹参酮ⅡA浓度为0.22 mg·ml-1的单一成分对照品溶液,作为储备液,其它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由储备液稀释得到。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量丹参根、茎、叶粉末约120 mg,置25 ml烧瓶中,准确加入二氯甲烷-甲醇(V/V = 1/9)混合溶剂10 ml,称重,超声提取30 min,冷却至室温,再称重,用提取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取适量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丹参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
  2.3 色谱条件美国Zorbax SB - C18(150 mm × 4.6 mm, 5.0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 - 0.4%磷酸,梯度洗脱,其时间程序为0→10→13 min,甲醇体积分数相应为72%→87%→72%,流速1.0 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46, 270 nm;柱温30 ℃。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1,10.8 min。对照品和丹参样品色谱图见图1。
  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移取“2.1”项所配的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储备液一定体积于10 ml量瓶中,稀释,配成丹参酮I浓度分别为0.44,0.88,1.76,3.52,7.04,14.08 μg·ml-1及丹参酮ⅡA浓度分别为4.4,8.8,17.6,26.4,35.2,70.4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将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平行测定3次(均进样10.0 μl),以平均峰面积Y对浓度C(μg·ml-1)进行线性回归,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 = 74.61C - 118.86,r= 0.999 4;Y = 55.58C - 94.75,r = 0.999 6。线性范围分别为0.44 ~ 14.08,4.4 ~ 70.4 μg·ml-1。
  2.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丹参(6月根)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10.0 μl,重复进样6次,进行测定,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分别为1.7%,1.9%。
  2.6 稳定性实验 对丹参(6月根)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在8 h之内每隔1 h进行考察,结果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分别为2.1%,2.1%(n = 9)。
  2.7 重复性实验 精密称量丹参(6月根)粉末约200 mg共6份,按“2.2”项操作制备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RSD分别为2.3%,2.5%。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量丹参(6月根)粉末约60 mg,共6份,每份分别准确加入丹参酮I对照品储备液0.3 ml和丹参酮ⅡA对照品储备液1.0 ml,按“2.2”项操作制备脂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后,进行测定。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 = 6)分别为99.4%,100.1%;RSD分别为2.3%,2.5%。
  3 结果
  按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的叶、茎、根中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结果以平均含量计,本实验总脂溶性成分含量为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含量之和。丹参叶和茎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经检测,丹参叶和茎中均未检出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丹参根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在一个生长季节,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I的含量变化规律大体呈“单峰”曲线(图2),丹参酮ⅡA的含量始终高于丹参酮I,丹参酮ⅡA从4月到7月份含量递增,7月份增至最高,为2.94%,以后含量递减,10月份后含量稳定在一个稍低的水平。丹参酮Ⅰ在4~5月份含量增加,5月份增至最高,为0.78%,以后含量逐渐降低。总丹参酮含量在7月份最高,约为10月份后稳定期含量的2.47倍。4~7月是丹参根中丹参酮积累的关键时期,7月份后是根生物量增加的重要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应合理施肥、管理,以获得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丹参药材。
药学科研论文      http://www.qikanba.com/
我要分享到: